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研究机构:北京解决“城市病”需摊“行政大饼”

2014/6/12 8:46:52  http://www.ditan360.com/   章轲  人气:38426

  中国低碳网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10日在京表示,解决北京“城市病”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首都功能外迁到哪里,哪里就自动纳入行政都治圈。

  该课题组称,北京的城市病主要是由多种功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叠加造成的,目前,要想将这些功能在北京的管辖范围内“疏散”开来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或者说,如果将这些在核心区“拥挤”的功能“疏散”到北京的16区县,北京的纵深腹地支持空间就没有了。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等专家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称,北京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压力大,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障碍。

  该课题组研究显示,近年来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呈增长态势,但“超载”现象严重。

  研究发现,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导致产业和人口过度集中在核心城区,教育、医院、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过度集中在核心区,从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人口膨胀、产业过度集聚、交通拥堵等压力。尽管北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每年50万~60万人口的净流入导致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各类承载对象的需求。

  课题组称,特别是优势教育资源、医院及其配套医疗设施等过度集中在核心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口疏散、城市功能疏解。

  2012年,北京境内道路、公路总里程达到2858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23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到6271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到923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立交桥数达到413座,城市过街天桥数达到512座。但从总体上看,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但难以适应强大的公共交通需求。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所副所长陆小成介绍,由于北京产业或企业主要集中在四环或五环以内,特别是10号线周边、国贸CBD等区域写字楼过于密集、产业集中度过高、人口集中度过高、轨道交通建设不配套、轨道交通密度不够,加上核心城区的房价高企,租房成本不断攀升,导致更多的人选择到远郊区县居住,结果导致上下班的“潮汐现象”。

  陆小成表示,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更多的地铁线路,地铁拥挤、公交拥挤、机动车拥堵等现象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缓解。

  “随着城市扩张、产业发展和人口膨胀,北京地表水系不断断流、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发展的最大瓶颈。”陆小成说。

  “北京亟需扩大行政管辖范围,以扩大纵深腹地支持空间。”课题组认为,也许有人会认为,将一些非核心功能“疏散”到天津和河北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其实不然,首都的功能固然有原生的、派生的、还有衍生的,但都是首都功能的组成部分,都是需要的。    “如果强行将一些派生和衍生功能外迁到行政管辖范围之外,将会带来巨量的行政运行成本和区际博弈成本,浪费不必要的资源。”该课题组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首都功能外迁到哪里,哪里就自动纳入行政都治圈。

  北京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日发布的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也建议,开凿全长约160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

  同时,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为打造宜居城市创造条件;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上述报告认为,北京要想跻身世界城市之列,没有出海口和充足的水资源肯定不行。“京津陆海运河”的开凿虽然不能将北京变成一个完全的沿海城市,但可以通过宽约1公里的“京津陆海运河”使北京成为一个“准沿海城市”。

  该报告表示,没有必要担心“京津陆海运河”对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因为北京地下水超采所形成的地质灾害要远远高于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京津陆海运河”的贯通将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重塑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未来。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