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发布《LEED在行动:大中华区》报告,宣布LEED认证项目已经覆盖中国34个省份中的29个,已注册和认证项目数量达到1657
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生态视界 > 正文

“筑梦”绿建新方向

2014/9/3 16:29:48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建设报  人气:18987

近日,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发布《LEED在行动:大中华区》报告,宣布LEED认证项目已经覆盖中国34个省份中的29个,已注册和认证项目数量达到1657个。

LEED在中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很多项目以实现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标识双重认证为豪。未来LEED希望和中国本土绿色建筑三星评价体系和谐共生,协作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该报告如此描述到。

一直以来,美国LEED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建筑三星评价体系作为国内最为主流的两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同存在。从数量和面积上来看,近几年两种绿建评价体系在中国都得到了显著发展。然而,随着各地绿色建筑指标的落实,行业对于两种绿建评价体系的倾向是否有所改变?这些评价体系又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三星认证渐占上风

“相比起美国的LEED标准,建筑三星认证体系肯定更符合中国国情。对我们来说,如果是国内住宅项目,不涉及到对外业务,我们会首先考虑申报建筑三星评价体系。”方兴地产绿色建筑高级经理张有为告诉记者,绿色三星评价体系相比起LEED各方面都更加“接地气”,又可以申请相关财政补贴,对行业来说是大势所趋。但相比起国际竞争力,LEED还是更胜一筹,因此在一些涉外的项目领域,LEED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以其成功的商业运作而遍布全球,却也因此备受争议。其中最受诟病的就是,过分注重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堆砌而忽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效果,申报的项目只要购买了一些厂家的“绿色产品”,就可以得到分数。这也被一些以市场炒作为目的的企业所利用。

“作为由民间协会发起并推广的评价体系,LEED捆绑了诸多厂商和咨询机构的利益是难以避免的,除此之外,因为国情不同,LEED体系中的一些规定也不是很适合中国国情。”张有为告诉记者,LEED体系本身强调高舒适性,以此为目标会采用一些高耗能但舒适性较高的技术,因此在建筑能耗方面往往并不理想。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国情差异是,技术的落后使得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中国的建材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如果只看建设中和建设后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建材有多节能环保,而忽视掉之前原始材料生产环节的所需能耗,是极为不合理的,也不符合节能低碳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三星评价体系显然更具有本土优势。记者采访的多家房地产企业均表示,相比起LEED,建筑三星评价体系“商业味”更淡、专业性更强、条目的设置更加贴近国内实际。而让国内企业向建筑三星评价体系加速靠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十二五”各项绿色建筑建设任务日期的临近,各地纷纷出台了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激励政策,而这些政策往往只针对建筑三星评价体系。

“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星级绿色建筑强制建设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将丧失市场机会。这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了解和使用建筑三星评价体系。”

既然如此,为何LEED在中国依然大有市场?首创经中(天津(楼盘))投资有限公司生态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谢丹认为,一是因为LEED进入中国时间较早,抢占了先机,培育了相当数量的利益共同体。二是由于LEED作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对于国内开发商来说依然不失为给项目“贴金”、提升项目“国际范”的好工具。

同时他也提醒,不应一味地否认LEED及其在中国存在的理由。本土绿建评价体系在建立时也借鉴了LEED体系的相关内容,并且LEED激发了市场的内生动力,使得评价体系能够自主运行,本身就有很多值得中国参考学习的地方。

数据或许更能反应两种评价体系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截至20141月,全国已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629亿平方米,其中三星级项目数量总计314项。而根据《报告》显示,LEED在中国已注册和认证项目数量虽然达到1657个,总计面积达到9920万平方米,但实际通过认证的数量只有463个。无论从“含金量”还是面积上来看,建筑三星评价体系明显“后来居上”。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把LEED和建筑三星评价体系相比,本身就欠妥。一位房地产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如其所倡导的先锋性一样,LEED更偏向于市场自发、追求先进性的建筑产品评价体系,这和建筑三星评价体系由政府主导、追求大规模普及本来就大相径庭。

绿色再思考

然而,不论是LEED还是建筑三星评价体系,当前在国内都面临着二度审查缺失的问题。

根据USGBC网站数据,很多LEED项目在注册完毕以后就不再跟进,有些项目甚至申请完后都没有开工。即使是通过认证的项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在进行能源绩效调查时也发现绝大多数项目在能源和环境上均未达标。

那么,建筑三星评价体系在中国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申请的建筑三星评价标识都是设计标识,有些在实际施工时难以有效落实。结果就造成评审的时候符合绿色建筑标准,但实际建造出来不够“绿色”的问题。

“目前缺乏针对绿色建筑有效的监管体系,地方上即使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也不会专门检查绿色建筑的有关设计是否落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取得运营标识才能说是真正的绿色建筑。”谢丹告诉记者,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缺乏量化的基准值,节能结果无从定论。

他进一步阐述到,现在许多建筑和技术都宣称是节能的,如何证明还得用数据来说话。而目前中国缺乏能耗统计数据平台,这就造成建筑能耗的评定缺乏基准。在他看来,借助智慧城市搜集并建立能耗大数据平台,是助推绿色建筑进一步规范发展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如何提高企业做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依然需要整个社会去努力。“如何调动市场的需求是企业最关注的,应该思考,如果没有政府扶持,绿色建筑是不是还能可持续发展?”谢丹对此颇有感触,很多时候虽然建筑本身做到了节能,但是由于其他配套管理体系没有改变,消费者和开发商依然享受不到建筑节能的好处。

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做好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永远都是走在评级前面的。“从开发商角度来说,我们更关注客户对产品的实际感受。绿色其实只是一个手段、一个目标,虽然我们很多项目都申请了绿色建筑标识,但最终星级评定只是一个结果,不是目的。相比起政府补贴,我们更希望政府用市场主导的方式来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市场有需求,政府给一些必要的扶持政策就足矣。”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栋梁对记者表示,企业应该自己在市场上生存,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就中国国情而言,各地差异性很大,很难通过一个详细而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