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国内时政 > 正文

德州打造鲁冀边界先行区 培育生态低碳发展新高地

2014/10/29 9:02:55  http://www.ditan360.com/   大众网  人气:19257


28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德州新闻发布会召开。

  大众网10月28日讯(记者李兆辉)“一圈一带”规划实施一年多以来,德州突出特色,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活力日益增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28日,德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培辉在“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德州正着力打造鲁冀边界统筹跨越发展先行区、生态低碳发展新高地、全省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德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倪靖寰主持了发布会。

  经济发展向质效双优迈进打造德州经济升级版

  张培辉介绍,德州是“一圈一带”两大规划全覆盖区域,规划实施一年来,德州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集中要素培植十大产业集群,即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商贸科技金融、文化健康旅游两大现代服务业集群,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形成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坚持抓大培强不动摇,筛选60家大企业、5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重点培植,今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1550亿元、134亿元;华鲁恒升、星光集团、通裕重工主营业务收入全年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业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在提升项目拉动力方面,德州今年共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1004亿元,目前已开工重点项目98个,东北商贸物流城、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及发电基地、济铁物流园、亚特尔装备制造产业园、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部分竣工投产。德商高速、石济客专、德大铁路、邯济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在提升平台承载力方面,德州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打造德州发展升级版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起启动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2013年有2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20亿元,3个过10亿元,5个县市区提前一年实现三年倍增。将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作为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两番。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城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608亿元的75个项目相继落户。

  在提升要素保障力方面,德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9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6家和4家,省级分别达到58家和35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500多名,引进两院院士1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200多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转化成果600多项。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形成中国驰名商标21件、中国名牌产品2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36件、山东名牌产品127个。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先后引进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18家,各类金融机构达到348家。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资本交易大会,融资总量2000多亿元。

  构建“一心四极”的城市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张培辉介绍,围绕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增强城镇吸纳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核心问题,德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主城带动、组团发展、城乡一体、梯次推进”符合德州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通过突出顶层设计,德州构建四级联动的城镇发展体系。据介绍,德州编制了2011-2020年市、县、乡、村四级城镇规划。中心城区计划在明年实现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双百”目标的基础上,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构建“一心四极”的城市格局。县城驻地按照20-25万人口规模,着力扩容提质,打造吸纳农民进城的桥头堡。小城镇按照3—5万人口规模,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农村按照3000—5000人口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中心城区、10个县城驻地、100多个乡镇驻地、500个左右纯农村新型社区的全域城镇化雏形正在形成。

  通过强化配套服务,加快实现人的城镇化。张培辉说,一是让农民进城住房有保障。近三年来,市、县两级实施城中村、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项目114个,建设集中居住社区总面积1570万平方米,30余万农民入住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二是让农民进城享受公共服务有保障。做到子女上学、就医、社保、文化服务等享受同城待遇。三是让农民进城生活方便有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了城乡大路网、大水网、大绿网、大管网及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7个方面的设施配套。四是让农民进城培训就业有保障。兴办职业教育,建有33所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0余个培训机构,每年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0万多人次。德州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今年5月山东华宇工学院成功晋升本科院校。五是让农民进城落户有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真正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工作的农民转为市民。

  通过坚持“两区同建”,统筹城乡发展。据了解,德州正积极推进“两区同建”,即一手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一手抓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农民生产方式转变,初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发展目标,走出一条传统农区加快城镇化步伐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新型农民居住社区378个,30多万农户住进了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社区,同步配套建设各类农村产业园区876个,40余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被国家农发行列为支持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试验区。

  生态环保实行“一票否决”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张培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德州坚持把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一圈一带”建设的全过程,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探索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并重双赢的路子。

  其中,在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方面,德把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全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德州综合考评体系,对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反弹的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完善防控体系方面,坚持立足预防、强化监管,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个环节,完善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四项工作机制,在市级环保部门建成科学高效的智能平台,构建起多部门联动、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屏障。与此同时,德州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对小钢铁、小化工、小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持续实现下降,获得2013年度全省总量减排“以奖代补”一等奖;实施蓝天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活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

  在打造全域水网方面,德州大力推进水系联网,先后实施岔河、减河改造和潘庄、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徒骇河、漳卫河、马颊河疏浚拦蓄治理工程,河渠沟湖等水系修复连接工程,打造绿色水系生态格局。持续加大环保治污投入,境内五条主要河流水质提前两年全部达到国家确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目标,COD、氨氮浓度与2010年相比平均下降41%、4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设了再生水回用工程,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年节水1.1亿吨。投资25亿元建成平原水库15座。在2010年国家海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核查中,德州市代表山东在海河流域7个省市、全国9个流域33个考核代表城市中荣获“双第一”。今年4月又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核查,再次夺得第一。

  在加快构建全域绿网方面,德州坚持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努力建设山东北部、京津冀南部绿色屏障。大外环以内,以建设“一环、多廊、多园、多点”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改造提升了长河公园、九龙湾公园、明月湖景区、董子园景区等7大综合性公园,建设改造了肖月公园、苏禄王公园、古风园等公园游园,500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4.9%,构成了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大外环以外,以打造生态廊道系统为目标,高标准实施了京沪高铁等28条交通干线、京杭运河等22条主要河流沿线绿化改造。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