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国内时政 > 正文

关于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的建议

2018/3/20 17:14:58  http://www.ditan360.com/   E20研究院  人气:22385

两会召开之际,针对目前我国环境领域的状况,E20环境平台联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科达洁能总裁、江苏科行环保董事长刘怀平、120家环境优秀企业、E20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专业研究智库/联盟四大专业力量,再次筛选出环保产业的20个“痛点”形成20个产业议案——“议20”。本文为议案十二:关于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的建议

E20研究院 联合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倍杰特国际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力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林雷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财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恩华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湖南永清环境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水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通润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合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维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狮市鸿峰环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议案十二 :关于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的建议

摘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亟需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的力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落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民众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走高。据统计,我国历年的填埋垃圾存量已高达80余亿吨,填埋场占用逾200万亩土地。我国660余个城市中已有超过200个城市面临严重的“垃圾围城”。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国际上公认最为有效的措施无疑是由垃圾分类带来的源头减量。自上世纪50年代 ,垃圾分类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施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日本东京自1989年起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至2008年20年间,年均生活垃圾填埋量降低了80%;我国台湾省台北市自2003年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至2008年5年间,人均垃圾弃置量下降40%,达到人均每日仅0.608千克,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00年原建设部(现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中确定首批八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正式拉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帷幕。2017年初,在“两山论”指引下,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试点城市扩大为46座,并部署强制垃圾分类总体要求和实施方法,开启垃圾分类强制推行时代。2017年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住建部再次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在垃圾分类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46个试点城市为“先锋部队”,垃圾分类强制推行攻坚战打响。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多个省市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编制,促进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落地与试点,垃圾分类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在各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难题。

(一) 系统规划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协同机制

在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全流程管理中,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前端环卫系统收集、转运及末端系统处理处置的规划和实施已较为完善。然而,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处理全流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以往重视不足,在“前端环卫、后端处置”的系统结构中并未将垃圾分类明确列入并统筹规划。如今在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落地绿色发展的要求下逐渐将垃圾分类纳入生活垃圾处理规划,但垃圾分类贯穿生活垃圾处理全流程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与前端环卫及后端处置均有诸多重叠。垃圾分类的出现必将影响现有规划,边界不清等问题逐渐显露。

(二) 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由政府、运营企业和居民三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参与意愿不强。运营企业多采用分类垃圾积分兑换实物奖励的方式鼓励、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运营企业付费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实质上形成了向居民“购买”垃圾的现象。这种“购买”垃圾的运营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居民垃圾分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利于垃圾分类市场的有序发展,必然无法永续。垃圾分类项目的市场化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商业模式仍不清晰。如我国目前主要推广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模式。然而,可回收垃圾中的玻璃、塑料、纸张等垃圾价值较低,末端处置设施亦不完善,难以得到妥善处置。同时高价值的金属、废旧家电等分类垃圾分流进入民间非正规回收处置作坊,正规企业无法满足基本运营条件。

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落地实施,我们特向住建部提出如下建议:

(一) 通过顶层设计,细化管理、加强宣传

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目标及行动方案,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鼓励、指导地方政府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细化相关管理工作。在行动方案中加强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工作,促进居民“知分、会分、想分”,切实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中。

(二) 大力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的落地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垃圾分类与环卫以及垃圾分类与末端处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尝试探索垃圾分类、环卫、末端处置的大型一体化运营项目,从垃圾分类一体化规划咨询、实施方案设计,到末端处置设施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运营,到成熟商业模式的探索,包括项目运作方式,投融资与回报机制、考评机制设计等,多角度,多层次释放垃圾分类市场需求,同时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研究、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效果考核标准

我国目前垃圾分类项目的市场化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效果评定较为困难。在当下讲求“效果付费”的大环境下,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建议在引入市场竞争继续加强、深化部分社区及街道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深入项目研究并结合相关大数据系统支持,制定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绩效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助力政府主管方加强项目监管,真正购买优质服务,良好落地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 完善末端处置设施建设运营规划,形成闭环产业链

建议针对分类垃圾的不同属性,为低价值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制定合理的补贴机制,为高价值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制定严格管理办法,促进各运营企业良性、稳定运营,为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扫除障碍。同时配合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的制定,形成“政府搭台、居民出资、企业唱戏”的生态格局。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