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观点评论 > 正文

“不打招呼直接曝光”是对污染宣战

2014/10/17 11:23:14  http://www.ditan360.com/   红网  人气:4307

  15日,环境保护部启动2014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根据安排,从2014年10月起至2015年3月,环境保护部将每月开展一次例行督查。本次督查将采取先期暗访、后期明察,以及无人机巡查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且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目前,对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重点区域督查正在进行中。

  “三不”“三直”督查,在方式上有创新,在行动上搞“突袭”,这不仅有助于打消企业的侥幸心理,在客观上也减少了“通风报信”的发生,向人们传递出“坚决向污染宣战”的坚强勇气和决心。民众在叫好之余,恐也难免会发问:这样的查处会不会是一阵风?效果到底能有多大?

  几个月的战役虽然不算短暂,但对企业来说,却可能出现几种可能,比如在这段时间里,平时不开的排污设备开足马力,以便于应对突查;也可能有污染企业按兵不动玩潜伏,摇身一变成为“无污染企业”。待到风头一过,再机声隆隆弥补损失。显然,要长久地捍卫空气质量,不能靠“一抓就有效,一停就回潮”的游击战,而是需要靠监管常态化制度化。何况,靠环保部的一己力量,总归捉襟见肘。不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而是向下有效传递监管压力,是摆在面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而且,在究责上如何动真碰硬抓“七寸”也值得探讨。媒体报道,从去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环保部门已向公安机关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但分析获刑者构成,我们发现当中鲜见政府官员。抓住了企业直接责任人,却放跑了作为监管方的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管责任,这恐怕正是污染治理陷入久治不愈窘境的根源。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倒数第二喝彩”的新闻,面对“我们不是壮士断腕而是壮士断腿”的娇嗔,如果只是笑着拍拍其肩说“老排在最后一个,那市长你自己看着办”,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如果能将环境治理跟其职务挂钩,甚至让治理不力的官员直接“下课”,效果恐怕就是另一回事。当然,这取决于地方官员对GDP数字和民生需求是不是有一个清醒认识,而这,除了靠官员自觉,更要靠制度他律。

  另外,对北京附近城市采取“三不”“三直”措施,也给人一种厚此薄彼的感觉。污染虽有轻重缓急,但总归是全国共性,人人深受其害。因此,如何不出现“再脏也不能脏了北京人”这样的颇有意味的感慨,不能不考虑。

  环保部向污染宣战,既是对当前空气质量不如人意的清醒认识,也是用行动纾解百姓对环境的现实困境的焦虑,而最重要的,是这一行动带来的结果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污染治理,和治理公车、腐败一样,非不能也,而在于是不是想较真敢较真。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