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中国低碳创业大赛圆桌论坛:低碳技术转移
  • 2010/11/30 11:49:12 来源: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  
     

       今天(11月28日),就在第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之际,作为中国科技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具体行动,中国首届低碳(能源)创业大赛也正式拉开帷幕。下午,组委会举办了隆重的启动仪式。仪式上举办了圆桌论坛。主题:低碳技术转移。


      张腾岳:上一个段落的讨论就到这里,下面请贾鹤鹏总编辑主持下个论坛,谢谢几位专家!


      贾鹤鹏:我们下一个环节就是简单的讨论一下低碳技术转移,低碳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学界方面的代表本来是黄伟光上来,但是有事提前走了,还是请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的王赞基老师,另外有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同时也是科学家,就是益科博能源科技的张融博士,还有来自投资界的张博庭先生。本来是《我爱发明》的制片人要过来,但是因为临时有事,所以有请《我爱发明》的栏目主编(李明)先生,有请几位上台!


      贾鹤鹏:从您的角度来说,从技术走向产业化,有什么自己的特点?是不是比其他的领域更容易还是更难?就是产学研结合方面。


      黄伟光:我不见得回答得好,谈几点想法。第一,低碳能源技术本身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也是多层次的一个范畴。不能简单说太阳能、风能不是低碳技术,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主要还是靠煤,所以煤的清洁转化,我们认为也是低碳技术的一个方面,就是怎样提高效率,怎样减少排放。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这些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一个是我们取缔了很多小型的火力发电厂,煤发电厂,我们降低了单位GDP的碳强度实际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取缔了小型的发电厂,取缔了小型的水泥厂。现在怎样把煤用好,这里面有很多的文章需要做。

      实际上在研究到技术成果转化,中国一直在做,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我们学校这块也是做了很多努力,包括走煤的气化的路子等方面,都在跟产业部门联合做这个事情。

      另外一块是新能源的开发。比如建设一些示范工程产业化。

      还有一块是节能,是两大块,一块是建筑节能,一块是工业节能。刚才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说住很大的房子,但实际上对舒适的标准总是要提高的,大家都想过好生活,怎么舒适?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

      实际上低碳能源技术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产业化工作。


      贾鹤鹏:您这些工作会拿给投资者吗?还是主要依靠国家的科研经费去做?


      黄伟光:从清华角度来讲,45%是来自工业界,实际上科研成果大部分是直接通过给企业的转化来实现的。当然,国家的支持项目,也还是占了50%以上。


      贾鹤鹏:我想问一下赵先生,易凯资本会不会盯着北大、清华,如果有好的就投?


      赵文挺:我们易凯资本一直关注清洁技术领域,刚才提到的科研机构的研发,还有产业化,其实从资本这边,或者说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讲,更多是产业化的努力,换句话说技术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市场,你的技术是否转化成一个市场有效的手段,能够在这个手段里有一定的位置,这是我们更关注的地方。

      回答刚才主持人讲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有一个新的技术,比如说前两天我看到有一个做(相电)材料的公司,他们也跟大专院校合作,你在开发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市场应用层面还没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的时候,那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还是持续关注。


      贾鹤鹏:张融博士,我们看到一个新的东西没有看到市场方向更多的是关注,那你们公司是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你们怎么去说服投资者,怎么告诉他们我这个东西虽然还没有市场,但是会有前景?


      张融:这个问题很好,我先讲一下,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是不一样的,比如煤电相比,每挖的投资5块钱一瓦,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设备投资,煤是谁用谁买。可是可再生能源,都要先期投资,把设备做好了,燃料是不要钱的。这么一算,可再生能源的初期投资比较大,如果初期投资跟煤相比,如果是3-4倍的话,那么能源成本是一样的,这一点是绝大部分的人没有办法理解的。每次都会问你,你做的东西跟煤怎么样?煤电厂才5块钱一瓦,这就是最基本的一个算术。当然了,我们可以先不买煤,这样初期投资就少了。但是太阳能没有办法存,只能等到太阳来了才能用,所以先期投资没有办法省。所以投资回报十几年才能实现,所以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


      贾鹤鹏:您觉得有这个问题之后,怎么说服头投资者?


      张融:这就是要转变观念的问题,因为确实没有办法比,这是客观存在。如果投资是一个长期,作为电厂,如果电费说好了5毛钱一度,将来30年都是这个价格,那么收入是固定的,每年收的钱跟还贷款的钱抵消之后还有剩的,这样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才是赚钱的,所以这是不同的概念。我们现在也在做市场推广方面的经济模式,向大家来解释怎么才能理解我们的再生能源也是有利可图的。


      贾鹤鹏:现在投资者理解的人多吗?


      张融:挺多的,都能够理解。另外介绍一下我们益科博,按照过程的说法,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跟煤电差不多的价钱了,有经济推广的价值,就是怎么向社会去介绍,去推广。如果我们讲能源的价钱,如果用欧洲模式我们是大赚其钱了,因为他们的电价很高,但是美国和中国不同,电价非常便宜,这种情况下就有困难。


      贾鹤鹏:刚才您也谈到一点,这个东西是很好的道理,但是需要把这个道理给讲明白,把这个模式讲明白。在座的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的李主编,您说有上万个项目报过来,您觉得作为方案持有人应该怎么向社会传播,最后才能吸引吸引着,继而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呢?


      李主编:我们的栏目叫《我爱发明》,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个关于发明创新类的节目。关于低碳能源环保,从我们栏目来说,我们专门有一个网上的报名库,每天来报名的技术发明非常多,但是从我们电视操作的角度,我们做的还是非常少。为什么呢?大家也知道,电视台都有收视率的压力,关于能源环保方面的东西,作为电视来说,不是特别容易展现。因为很多过程无法进行展示,很多都是数据,还有使用人直接的相关。我们这个栏目更多的对于一些比较民间的实用技术的一些使用效果和方法过程的展示更多一些。当然,通过这次大赛的平台,我们也希望选择一些低碳环保的更实用,可操作的技术,咱们做一些更具体的、更细致的展示和推广。我也代表制片人过来,就表个态,希望有好的技术,关于低碳能源这方面的技术,可以跟我多交流。如果合适的话,我们会尽量的在这方面做一些倾斜。


      贾鹤鹏:非常感谢李先生。我因为时间比较紧张,下面想把话题留给大家,在座的有很多是低碳环保方面的企业,包括一些发明人,看大家对我们从学界到投资者方面,大家有没有问题?特别是你们想找投资,或者让自己的产业做大,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跟台上的几位嘉宾交流一下。


      提问1:咱们创业大赛对真正的创业从几个方面起到帮助?谢谢!


      贾鹤鹏:从我们创业大赛角度来讲,我觉得主要就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相比于一个创业者跟投资者1:1的谈判多了很多可能性。首先也可以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跟常规是一样的。其次提供了一定的种子基金,另外,我们有这么多的媒体,包括李老师,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当然了,我们还有很权威的评委,每个评委代表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的,但是这是几方面结合。我个人认为,这样一个平台是给大家,比起常规的业务拓展来讲,是多了很多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你参加了大赛得了奖,就一定能赚钱,还有很多工作需要靠个人努力。最关键的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还需要靠自己去工作,谢谢!


      提问2:我们跟踪这个技术已经有五年之久了,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家工信部,向北京发展改革委员会,向北京市环卫委员会反映推广价值。这项技术从发明本身来讲做了很大努力,虽然基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且这个项目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资助,从各方面来讲表现的非常全面。


      贾鹤鹏:您对投资者的需求是什么?


      提问2:作为发明人来讲,希望尽量的产业化、规模化,把它推出去。仅仅通过一个项目和世界银行的资助,虽然有了样本,合作了第一个工业化的装置,在安徽芜湖,但是还需要把规模扩大,像北京有些企业已经提出能不能放大5倍、10倍,因为3.6兆瓦的装置目前还是比较少的,当然这里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垃圾处理方面,如果按发明人想的,可以分散进行,比如一个小区和几个小区用5兆瓦装机容量就可以处理,这些都需要跟有关方面进行协作,甚至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后续问题。


      贾鹤鹏:我们请赵先生回答。刚才发言者代表了很多人,他们不是来自学术机构,是来自民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您作为投资者,是怎么看待这个项目的?这个项目可能没有很好的背景,也没有很强大的投资团队,您是怎么看?


      赵文挺:最终从投资人角度看还是企业的成长性,最终体现在市场规模化效应。规模化效应到底由什么来组成?就是看技术的应用程度。刚才这位先生具体的技术或者产品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听上去也是属于相对比较早的阶段,听上去像是垃圾回收的项目。垃圾回收这个领域我们之前也看过一些,我们2008年的时候做过一个项目,是跟回收再利用相关的。那个案子,首先当时打动我们的,它是一个食品级的PET回收再利用,在全球来讲工艺是比较难的。所谓PET瓶就是饮料瓶,都是这种成分。食品级的东西,从应用角度来讲,直接可以送到吹瓶厂再去吹瓶,吹完之后可以再循环利用。这个模式的企业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或者叫制约,就是每次所谓规模化的发展,都必须有很大的初始投资,只有在建厂的情况下,同时有一个稳定的回收渠道状态下才能去开厂。我们当时看这个项目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当时正好赶上奥运前期,很多的回收垃圾,大家可能也有所耳闻,当时被赶出的五环外,当时垃圾处理很大程度上都运到某些地方,很大一个阶段,这家企业没有办法开自己的机器,因为瓶子收不回来,所以经济效益就没有办法核算。如果我开一天,处理量是1000公斤的话,当天只能收100公斤,只要一开机就意味着亏损了。所以经济账和应用怎么结合,这还是很核心的地方。


      贾鹤鹏: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大家现在没有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论是低碳技术也好…


      提问3:我是(乐土资本),这个大赛最后胜出了是10%的概率,可能有90%的出局,但是这90%的项目中不乏有一些很好的项目。有没有一个平台给被淘汰的项目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获得另外一个投资的机会?


      贾鹤鹏:在我们整个大赛的设计之中,希望所有参赛者都有得到很多机会,并没有刻意的区分获胜者和非获胜者,从原来的设计角度来讲,希望大家都可以得到刚才说的辅导,包括学界的认可,包括政府的支持等等。刚才您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最后没获胜的人怎么样?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所有的参赛者走会阶段性的组织各种活动,不论是获胜还是不获胜,培训对大家都是有益的。无论最后是不是获胜,比赛之后都会形成数据库,作为大赛的组织方来讲,我们愿意跟更多的投资机构共同合作,因为数据库里面有一些是很优秀的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落选,我们会把这个库里面可公开的资料,因为还涉及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最后会做出一个共同的方案,让所有参赛的人,当然初期筛选剩下之后的,希望这样一个工作使大赛不仅仅是在大赛举办期间,而是在一年四季都持续成为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低碳创新,发展低碳商业方案的平台。谢谢!

      因为时间关系,如果在座的没有特别的问题,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就像赵先生讲的,有很重要的话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讨论,我们表一个态,类似于这样的,把我们的环境类的、低碳类的企业,以及创新团队还有投资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机会,还会持续的搞,也许不是这么正式,也许是一个小沙龙,但是还会继续讨论,因为不仅仅让每一个参赛者得到一些投资,也不仅仅让投资者看到一些项目,而是希望让整个社会通过这个活动实现向低碳的转型,向低碳前景的迈进。

      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的参与大赛,我们的活动会随时在大赛的网站上公布!谢谢大家!
     

投资合作单位

凯鹏华盈
华登国际
易凯资本
麦顿投资
红点投资
天图创投
鲲石创投
蓝海创投
涌金投资
永宣创投
嘉石投资
汇融投资
百全资本
中金资本
浙商创投
富鑫创投
金沙江创投
橡子园创投
伟高达创投
招商和腾创投
集富亚洲创投
美国中经合集团
北大港科招商创投
中节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
北京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