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30日下午开始,德班气候大会进入一个关键议程——绿色气候基金的设计问题。但由于美国“搅局”,会议开局不利。
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缔约方讨论绿色气候基金过渡委员会提交的基金设计草案时,美国代表提出,要对案文做深度修改,导致会议无法达成基本共识。随后一些国家又提出各自的问题,会场混乱,主持会议的本届大会主席、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宣布暂停会议,先进行更多私下磋商。
某些代表提出,案文在基金的国际法人资格、注册国家、与《公约》的关系、与私人资金关系等方面还有一些缺陷。但欧盟、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等集团指出,应该让基金管理机构立即运作起来,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如果进行美国主张的“深度修改”,几年的进展将被迫完全推翻重来。正如代表最不发达国家的巴巴多斯所指出的,基金的可操作化是当务之急。
美国这次“搅局”并非偶然,实际上是它近年来对绿色气候基金消极态度的反映。德班气候大会开幕以来,它虽然不明说反对绿色气候基金,但试图通过在次要问题上挑起争议来拖延、破坏整个议程。
绿色气候基金是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2010年《坎昆协议》的要求,即发达国家在2013年到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过渡,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
美国虽然刻意模糊对绿色气候基金的态度,但在基金的设计上,特别是长期资金来源上,却明确主张“开放性”,即不仅发达国家要出资,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出资,政府要出资,私人资本也可以进入,甚至可以私人资本为主,这显然和《哥本哈根协议》《坎昆协议》的要求严重不符。
一些分析人士说,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经济不振,美国对使用公共资金(即政府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毫无兴趣。此外,美国大力鼓吹发展中国家出资和私人资本进入绿色气候基金,既是推卸责任,也不排除想将其变成一种谋利金融工具的可能。
实质上,发展中国家并不排斥私人资本和投资,但正如“77国集团加中国”和“基础四国”所指出的,绿色气候基金是国家义务,不是私人义务,单靠私人资本市场化运作不现实。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议程中已屡次做了“搅局者”,很难让人看到它的真诚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