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网讯 经过12月4日一天的休会期,德班气候大会于5日重新开启。大会的第二周议程中将包括非正式团体会议、高级别会议以及大会闭幕和会议结论三大重要环节。
在经历了之前一周的争论后,各国的意见被拼接混合起来,写成了长达130页“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谈判合并文本”草案。据悉,该文本提出了全球总减排目标,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应做出的贡献。
文本强调,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缔约方应该依据公约和议定书的目标、原则和规定,尤其是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各自能力、公平和历史责任,在长期合作行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所有缔约方,尤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文本增加了应对因减排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措施。此前,发达国家拒绝将这一条款放入谈判文本草案。
12月5日上午,在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上各国代表对合并文本进行了讨论。在整个会议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平衡”。不论是阿根廷、厄瓜多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是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他们虽然对第二承诺期、是否形成法律约束力文件以及怎样建立相对公平的第一承诺期成果审核制度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分歧,但希望在德班形成一个“平衡”的会议结果却是各国普遍共识。
气候谈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国际多边参与的全球治理行为。如果说世界是公平的话,发展中国家应该拥有发展的权利;而发达国家应该为自己从工业革命就开始产生的碳排放,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买单。然而,有限的资源和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已容不得发展中国家再走发达国家那样肆意挥霍资源的发展之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应该在自己努力减排的同时,为不具备减排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世界显然是不公平的。减排的后果是经济发展减速和世界权力局势的更迭,这是发达国家所不能接受的。而面对发达国家的减排要求,发展中国家为求保全局势,也不得不妥协。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只能是在发展和减排的“两难”中艰难前行了。
多边形式的全球治理的关键在于,在集体参与和广泛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各方认可的国际制度框架,来克服国际“无政府治理”(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的难题。国际框架协议一旦达成,各个国际行为体就应该相互合作,通力执行以维护“游戏规则”。
德班气候大会,一方面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而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对策;另一方面,它更是对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验。除了气候,全球还有诸如反恐、缉毒、抗击艾滋病等诸多事务需要通过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方式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将是德班留给世界的一个范例,大家是自觉地遵守已经形成的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气候框架公约,还是根据各自的利益肆意破坏已经具备法律效力的“游戏规则”,是德班给每一个人的“选择题”。
正如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的那样,“多边机制通过的结果可能不一定都是大家满意的,但一定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希望德班成为通向未来的桥头堡,而不是国际多边合作历史中的“伤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