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成员在德班海滩将一个金属丝制成的“地球”交给当地儿童。(法新社)
前提是构筑新框架
【日本《朝日新闻》12月8日报道】题:《京都议定书》延长论占上风
在南非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呼吁“延长”《京都议定书》的声音不断高涨。不过,《京都议定书》延长的前提条件在于各国就2020年后的新框架达成一致,相关调整工作正在进行。
在高级别会谈一开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热情呼吁各国合作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敦促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之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陆续表示赞成延长将于2012年底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希望发达国家继续履行减排义务。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有必要为延期做好手续方面的准备”、“应尽快启动第二承诺期”。欧盟代表提出“在过渡至新框架之前,不拒绝延长《京都议定书》”,这一发言立刻引发了热烈的掌声。
7日,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表示,“《京都议定书》具有重大意义,但其成员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世界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不打算赞成延长《京都议定书》”。细野还呼吁构筑一个让中国和美国也承担减排义务的新框架。
这次气候大会主要探讨延长《京都议定书》和构筑让美中参加的2020年新框架这两个课题。欧盟提出将各国就构筑新框架的日程表达成一致作为延长《京都议定书》的前提条件。
中美分歧难以弥合
【美国《纽约时报》12月7日报道】题:气候会谈上,美国和中国间出现熟悉的僵局
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再次成为国际气候变化会谈上的最大谜题,中国围绕它打算在未来谈判中发挥的作用传递出模棱两可的信号。
中国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谈判代表解振华说,中国已准备好在2020年底目前的自愿项目到期后签署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貌似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美国的气候变化特使托德·D·斯特恩说,美国很高兴在未来的某一天商讨一份正式协议,随后清楚明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条件,这些条件也不新鲜,似乎排除了任何与解振华的设想类似的协议。
美国和中国最大的两个二氧化碳排放国间持续的争论已成为这些谈判的持久特征和令其他参与者深感挫败的根源。
率领欧洲议会代表团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约·莱嫩今天下午严厉抨击了这两个超级大国。他说:“真正令人灰心丧气的是眼看着这次会议再次受制于美国和中国间的乒乓球赛。既然中国已采取了某些举措,让我们测试下他们的认真程度。我并未看到美国做出相同的承诺,发出相同的信号。一个还没准备好,另一个不愿意,我们的确碰到了问题。”
今年会谈的重点,一个囊括所有国家的、以工业化之前的水平为基准将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的全球条约似乎仍像以往那么飘忽。
华盛顿的私人研究和倡议组织能源与气候问题研究中心的执行副总裁埃利奥特·迪林格说:“现实是,在这一阶段,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关键参与者尚未准备好承担具约束力的减排义务。与其就此问题年复一年不断争论,我们还不如集中精力逐步强化国际气候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