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滨
中国低碳网讯 经过艰苦谈判,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延期一天后于当地时间11日早上6点闭幕,并最终达成协议,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和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机制作出了安排,同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等。国际社会对德班会议的成果普遍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德班会议在推进巴厘路线图的进程中又向前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那么,长达14天的德班气候大会,到底向世界传达出哪些重要信息呢?
首先,德班协议的达成表明,各成员国在继续推动国际气候谈判问题上,存在最基本的共识和政治意愿。
毋庸讳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许多问题上都存在重大分歧,导致气候谈判一波三折,进展缓慢。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不少国家将进入选举年,世界焦点转移,导致国际环境总体对德班谈判不利。因此,会前人们普遍对德班气候大会比较悲观。有人担心德班会议将无果而终,也有人甚至质疑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必要性。现在,德班谈判的成果好于大多数人会前的预期。它再次证明,无论谈判进程多么艰难,国际社会都存在一个基本共识:气候谈判不能崩盘,因为谈判崩盘没有赢家。这反映出人类的基本理性。
其次,发达国家整体的谈判立场将日益强硬,未来国际气候谈判将更加艰难。
德班会议的一大特点是,发达国家表现出比过去更强硬的立场和姿态。比如,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明确表态反对,加拿大甚至信誓旦旦地宣布很快将退出京都议定书。虽然最后达成了妥协,但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展示了更大的灵活性。
发达国家的谈判立场日趋强硬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这与当前国际格局的快速变动和调整导致权力转移有关。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强劲,权力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变化。发达国家相对衰落,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这一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发达国家的失落感、焦虑感和不平衡感迅速上升,导致它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而自身则竭力回避责任,更不愿意做出让步。第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客观上也增加了发达国家的忧虑和警惕。第三,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内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某些问题上观点相左,也使发达国家感到有机可乘,因此态度日趋强硬。当前,发达国家日趋强硬的谈判立场与发展中国家日益积极和灵活的谈判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态势的发展预示着未来国际气候谈判将更加艰难。
最后,落实德班协议的未来谈判任重道远。德班协议虽然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适应问题及2020年后国际气候制度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大多缺乏量化的指标,无法产生全球减排的实际效果。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谈判的任务依然繁重,前景不容乐观,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极大的努力。尤其是发达国家需要提升国际合作的政治意愿和诚意,以实际行动率先大幅减排,取信于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