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网讯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延期30多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2月11日凌晨五点终于通过一份“德班系列协议”(DurbanPackageOutcome)。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得以保障;2012年将启动新的“德班强化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AdHocWorkingGroupontheDurbanPlatformforEnhancedAction),决定未来各国的减排、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很低;绿色气候基金基本建立,但缺乏长期资金保障。
“中国民间环保机构对德班会议这样一个缺乏力度的谈判结果表示遗憾。”在本次的德班大会上,来自中国的民间环保机构观察员紧密合作,活跃在谈判场内外。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项目官员徐嘉忆表示,“与会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缺乏政治意愿,是这个结果的主要缔造者。不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是生存其中的民众都无法继续无限制等待谈判的雄心不足。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然在世界各地发生,我们呼吁各国提升在谈判过程和实际行动中的雄心。”
以下是中国民间环保机构德班观察员团队对会议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京都议定书的存续问题:
京都议定书是现有国际气候制度的基石,其第二承诺期也是发达国家政治意愿和各国政治互信程度的试金石。
中国本土民间机构创绿中心气候政策主任李莉娜表示:“作为这次会议成败的关键之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虽然在形式上保住,但其法律效力、量化减排指标、时间长度等都尚未确定。而这些也给未来谈判的不确定性埋下了伏笔。京都议定书的削弱,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权的基础受到更大挑战。”
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和新的特设工作组问题:
作为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公约轨道的谈判也值得关注。正如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在闭幕会议上的发言所述,公约轨道的产出相当‘不平衡’:发达国家相关的文本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一半,后者在透明度、自愿减排等方面的要求在提升,而前者在减排可比性、履行机制等方面的要求却明显降低。李莉娜说,“明年的谈判需要认真解决这个不平衡问题。”
会议开始前,新的路线图(授权)问题就被炒得很热,不少舆论还称它是撬动此次谈判的关键,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它也成为各方焦灼的聚点。大会通过了一个新的特设工作组——德班强化行动平台,将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工作,目标是在2015年底前通过对所有缔约方具有法律效力的产出(agreedoutcomewithlegalforce)。李莉娜说,“很遗憾,没有看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等原则在其中的明确体现。”
资金问题: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缓和适应行动提供资金支持,是国际气候机制公平性的重要体现。资金机制方面,这次大会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德国和丹麦分别注资4000万和1500万欧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和首笔资助资金。“但是,和许多其他重要的议题类似,德班将长期资金来源的‘球’踢到了明年。资金问题上的不给力,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张力,也拖延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李莉娜指出。
减排问题:
实现将全球增温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的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减排行动。
“减排目标的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上,此次会议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提升减排目标的‘工作计划’结果也无法确定。”李莉娜说,“减排不足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不够的体现,并进一步消减了各国的政治互信。”
“各国谈判代表带着沟通和妥协的态度来到德班。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互相推诿和指责,而是各国代表们愿意一起为应对气候变化紧密合作。”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说道,“中国在此次气候大会刚开始时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展示了为达成积极谈判结果的灵活态度。而整个谈判是各方互相作用的结果,很遗憾,我们在此次会议上没有看到真正的领导者。”
“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和国际谈判的缓慢进展,都让国内的行动变得空前重要。”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气候变化与森林项目主任杨方义表示,“目前,由超过40家国内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的C+气候公民超越行动已经展开。该活动旨在让更多普通公民和企业参与到气候变化的实际活动中来,以在地的实际行动来展现解决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和对于国内相关政策的积极影响。尽管德班会议的结果不让人满意,我们仍然会带着推动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愿景,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并为推动公平、有足够雄心、有约束力的国际气候机制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