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itan360.com/  

【水利史】西湖,历经沧桑的美丽
2017/7/31 10:18:59  来源:中国低碳网
    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杭州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而西湖更是成为世界最美的会客厅。治理全球经济,宛如西湖治水。苏东坡治理西湖曾提出淤泥沃良田、源头活水来、苏堤建六桥、良田游民种的治理方案,也与本次G20峰会的四个关键词创新 活力 联动 包容不谋而合。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西湖,不仅是中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她的诞生经历了太多,她的成长经历了太多,多舛的命运并没有影响她魅力的绽放,就是这个像诗、画、戏、酒、歌的“西子”,不仅值得我们赞美,值得我们讴歌,更需要我们呵护。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puPt8Okg5Yytstw6spZEMyZUuiaTibkkqWqBazqE23aOc5h2DNJjvmww/640?
西湖图,出自《咸淳临安志》清同治六年补刊
  
西湖的由来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历多次磨难
 
 西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千年而不被堙废,要归功于历代先贤对西湖的浚治。
 
 汉代·隋代
 
自汉代华信修筑防海大塘将西湖与海隔开,西湖便与杭州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历代先贤对西湖的治理从不懈怠。
 
隋代江南运河的开凿,使杭州成为江南运河的终点,又与钱塘江交汇,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杭州得到迅速发展。
 
 
唐代·李泌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XgzBsFZdM2HYaV8BVKia6smt2iaNYPUep6k0uKGSZf3ToXu6PELwyKNA/640?
李泌开凿六井引水
 
唐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西湖东边陆地上,凿六井,开阴渎,引西湖水入井,从此,杭州居民不再受咸卤之苦。
 
李泌开凿六井,所引水量只占西湖水量的一个很小的数值,但其意义巨大。它使杭州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巩固了西湖的地位。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值杭州大旱成灾,西湖淤积严重,出现葑田数十顷,蓄水量大为缩减,当他决定治理西湖时,却遭当地官吏和地主强烈反对。
 
白居易不畏权贵,据理驳斥,毫不犹豫地发动民众,挖去葑田,浚治西湖,并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蓄水灌溉上塘运河两岸数千亩农田。同时,疏通六井的阴渎,保障日益增多的城市居民的供水。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O2Op0b8YL1bNtvuw2ZJPwqs84MtSibeIA0nyK0bwuXdNWLrRJI2Cpqg/640?
圣塘闸亭上的《钱塘湖石记》记载了白居易对治理西湖所做的贡献
 
白居易对杭州的贡献巨大,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命其所筑之堤为白公堤。当然,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构筑的从钱塘门外至宝石山麓的湖堤早已掩埋地下,后来,人们就把白沙堤当作是当年的白公堤,并称其为白堤,一直延续至今。
 
 
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3ibibYHuDVIjLByMCHkowCXIiaiclICXJNZYibRibTu5UlvrooAXVboBHRUQ/640?
苏轼像
 
北宋时期,在诸贤浚治西湖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苏轼。他于熙宁四年(1071年)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时就专心研究水利,制订西湖治理方案,不过尚未付诸实施就很快离任了。时隔16年,他任杭州知州时,主持了大规模的疏浚工程,斥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开展全湖浚治,并把挖出的葑泥筑堤以通南北行人,又在堤上架六桥以通舟楫。
 
苏轼浚治西湖完工之日,全城百姓杀猪煮酒,敬献苏知州,苏轼坚辞不受,还命厨师以酒煮肉,与民工同吃。民工们把这美味的肉叫作“东坡肉”,也是杭州人民对苏东坡的美好怀念。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法师子珪协助两任知州疏浚六井的事。到了北宋,李泌开凿的六井出现堙塞不能使用,熙宁五年(1072年)秋,陈襄任杭州知州(苏轼任通判),上任伊始,便请子珪法师等四人负责疏浚六井,工程于第二年春天完工。
 
其时,适逢江淮一带大旱,许多地方水井干枯,唯杭州得益于六井修浚,人无干渴之虞。苏轼任杭州知州后,开展了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再次主持清浚六井和沈公井。此时,子珪已年届古稀,但在苏轼的竭力邀请下,仍亲自参与修井工程的具体工作,以“瓦筒代替竹管”的办法也是他想出来的。工程完工后,朝廷赐紫子珪,以示奖赏。子珪法师一生行善,一心为民,是尊真佛,值得纪念。
 
 
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KLVnfLbfAjm8z1sNJJSslRuLwrM0B09rUVMXkicdC2QKib1eicIdlufNg/640?
南宋西湖全景图(点击图像可放大)
 
到了南宋,杭州成为驻跸之地,西湖的发展进入了巅峰时代。这个时期,西湖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在原来保障饮水、灌溉、航运的基础上,新增了旅游功能。南宋政权不仅及时浚治西湖,而且还在湖畔建设亭台楼阁,装点湖光山色,把西湖装扮得十分美丽。但南宋已形成偏安局面,朝廷腐败,民风奢靡,西湖成为人们享乐的天堂,日日纵情,夜夜笙歌,赏玩殆无虚日。诗人林昇对此现象十分愤慨,题诗于墙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对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元代建都北京,杭州地位下降,西湖疏于治理,湖沿边泥淤之处,豪民侵占,成茭田荷荡,湖西一带,葑草蔓合,侵塞湖面,状如荒野。
 
 
明代
十二桥头日半曛,酒垆花岸其氤氲。

七香车内多游女,个个攀帘过岳坟。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9flz8x7Uz9lf3xEXlemJHTuPXoncpCqHYaMEvq1LibleKAtyNBWmqFw/640?
杨公堤碑亭
 
至明代,杭州不仅丢失了全国第一等城市的地位,甚至连东南第一州的地位也难以保持,西湖淤积,几成平地,濒临堙废。直至正德三年(1508年)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向朝廷上书《开湖条议》,细述疏浚西湖的必要,西湖占塞的危害。杨孟瑛在奏疏中说:“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他把西湖之水当成是杭州居民的生命之源,因此,在西湖的治理上才会那么不遗余力。
 
这次浚治,斥毁葑田三千余亩,将浚治的葑泥加固于苏堤两岸,又在西里湖上筑城一条长堤,自此西湖恢复到唐宋时期的样子。杨孟瑛浚湖后因为请谢迁写了《杭州府修复西湖碑》,无意中卷入党争,得罪了权贵;浚湖时采取的措施比较强硬,又得罪了地方豪强,遂致罢官。但杭州人民没忘记他,把他与白居易、苏轼一起列为疏浚西湖的大功臣,当年他修筑的长堤被称为杨公堤。
 
 
清代、民国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U1UI7SjtKm8jjm0TflSuRibzialhV8Kvqg5YDw5ia9MzicIbYOgTL1ib3aQ/640?
清朝末年的西湖
 
清朝至民国时期对西湖均有不同程度的整治。清中早期,国力强盛,皇帝多次驾临杭州,加大了对西湖的治理力度,尤以李卫巡抚为最。清晚期至民国,国家连年战争,国力衰败,民不聊生,西湖沼泽化严重。
 
 
近代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水平均深度仅0.55米,蓄水量仅400余万立方米。湖底水草遍生,大型游船只能循航道行驶。

 
1950年,国家把治理西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本次浚湖工程于1959年浚工,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08米,最深处2.6米,西湖蓄水量增加到1027.19万立方米。挖出的淤泥填平昭庆寺、清波公园等环绕西湖的田荡、洼地18处。此后,由于湖床泥土冲刷和沉积物的积累,湖水深度又降为1.47米。
 
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
 
1980年后,湖水深度又上升为1.5米。除了疏浚工程,环湖污水截流工程于1978年开始筹建,1981年建成,分南、西、北三线,埋设污水管道17多公里,建污水泵站10座。
 
1985年,西湖引水工程正式动工。引水工程从钱塘江闸口段新建取水泵一座,日取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相当于西湖总贮量的三十三分之一。引水后,西湖水体透明度提高57厘米。
 
20001230日,《海峡都市报》独家头版头条刊发了记者的调查文章——《西湖在哭泣》,反映西湖污染问题。报道见报后,在一个新闻座谈会上,时任省长习近平对本报领导说,你们报纸对西湖问题的系列报道,我都看了,很好。这是事关市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应继续追踪。
 
说明: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OzCyZhZAfiaPGOtibbn74ia6XHE493UsKr2y8dssrT7PtDQbbHgUqIEu5MnhaNqHEGYl59vnV3MV4licjLDGLv40Sw/640?wx_fmt=png

 
200116日,习近平对本报报道作了456字的批示,并提出三点要求。22日下午,习近平带领省市有关领导,并约请参与报道的记者,一道沿湖徒步察看主要污染源及周边环境,其间还倾听了本报记者的调查情况,随即在公园内开化寺主持召开了根治西湖的现场办公会。会上,习近平充满感情地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西湖不仅是福州的西湖,也是全省人民的西湖。要把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西湖问题,认真解决好。这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的责任。”此后,省委省政府把根治西湖列入了2001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7月以后,一个亮丽的新西湖出现在广大市民面前。而从那时起,装扮西湖十几年来从未停止过。
 
2003年,历时四年的新一轮西湖疏浚工程完成,共疏浚346.9万立方米,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加深到2.27米,水体能见度明显提高,水体容量由934万立方米增至1429万立方米。
 
 
西湖美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今的西湖又赛当年的西子,一千多年前柳永笔下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旖旎风光重现。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令世人瞩目。西湖不仅是中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