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绝大多数园区的主导产业,园区是区域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碳排放的集中区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园区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低碳园区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低碳园区是什么
《低碳发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培训教材(2013)》提出低碳园区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区域内的景观和生态系统,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提高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使用效率,以形成低碳产业集群为最终发展目标。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吕斌告诉记者,低碳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应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物质和能源的低碳循环;在内部生产环节中注重清洁生产,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在规划建设中,土地应得到集约利用,产业功能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建有园林绿化固碳体系;同时有低碳运行政策、低碳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的保障。
“单就投入与产出而言,低碳园区是指园区系统在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前提下,以系统产生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低碳发展处李强认为,低碳园区应首先具有完善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而且园区的碳排放强度处于地区领先水平,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处于地区领先水平。
低碳园区可以是由不同工业行业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也可以是各类国家和省级开发区,还可延伸涵盖以制造业为主的城镇。“这类园区往往囊括了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商业机构等城市发展的关键角色。角色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并与周边城区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袁红英分析认为。
低碳园区和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相比,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强调工业园区资源效益最大化;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低碳园区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总量为核心管理目标,而生态园区侧重能源多级利用和废物最小化的多目标管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不一定是低碳园区,但可为低碳园区的打造提供良好的基础。
“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低碳产业园区这三类园区创建的实质都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表现,也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基础理论,这三类园区建设的宏观目标是一致的。”吕斌介绍说。
低碳园区如何构建
低碳园区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低碳能源利用比重、加强低碳管理为主要创建措施。
绝大多数园区推进低碳发展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碳强度,之后是绝对减碳。影响园区碳排放强度水平的因素可以归总为园区的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
“降低碳排放强度大体可分为三种方式,即:能源强度不变,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下降。依靠调整能源结构,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比重;能源强度下降,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不变。即保持现有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消费的经济产出;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双下降。”吕斌介绍说。
低碳园区建设应从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入手实现园区产业的低碳化、从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入手实现生产的低碳化、从优化园区能源结构入手实现园区能源的低碳化、从引导园区居民生活消费意识入手实现园区生活模式和配套设施的低碳化、从完善园区低碳管理与保障体系入手实现园区管理的低碳化。
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能、水能、分布式能源、热泵、余热、废热、沼气等得到充分利用,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提高。
“我们根据开发区不同行业的用能质量需求,规划和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根据能量品位逐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将垃圾交与中环新能源垃圾发电厂进行垃圾发电,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发舜介绍说。
据了解,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产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低碳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低碳的实现靠的是综合推进,不是一两个工程的结果。低碳园区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创新。
吕斌认为,目前全国对低碳发展的认识尚需提高,对试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许多园区的管理者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低碳等概念仍很模糊,对低碳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低碳目标设定多数较为盲目,措施途径的针对性和关联度不够。缺乏顶层指导,国家层级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有待加紧完备”。
山东是全国温室气体排放大省,经济质量增长面临着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不高的困扰。低碳园区建设为全省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也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中,我省有3家园区入选。
袁红英认为,低碳园区作为山东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山东建设等结合,推进低碳试点建设,加快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推动转型升级。“低碳模式设计得好,不仅不会增加成本,还会降低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