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成果
  • 2014/7/14 9:31:07  http://www.ditan360.com/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2场里约+20边会

      第一场边会

      动员各利益攸关方对绿色经济的自愿承诺——来自中国民间的声音

      第二场边会

      后里约时代的绿色转型——建立一个公众参与的民间机制的重要性

         4届贵阳会议

      2009

      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

      2010

      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

      2011

      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和挑战

      2012

      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

      79场分论坛及活动

      历届会议紧紧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方向和目标,扣住绿色经济和发展的主线,逐年深化,共组织约79场互动性分论坛。分论坛设有企业家、碳汇、生态修复、绿色文明与媒体传播、跨国公司、科学、对话经济学家、技术、高新产业金融、共建低碳生态城市、教育、UNESCO-青年先锋圆桌会、人与生物圈等主题。

        86名与会嘉宾

      与会者共同探讨的议题涉及绿色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低碳转型、企业家战略、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碳汇、西部矿产开发、绿色文明与媒体传播、能源危机、低碳技术、环境权益、生态城市规划、金融引领绿色生产力等社会焦点、热点、难点议题。

       近4000名与会嘉宾

      参会的部分知名人士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时任人资环委主任张维庆、时任人资环委副主任王玉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卫生部长陈竺、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刘明康、人资环委副主任和中科院院士秦大河、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德国前总理格哈罗?施罗德、20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原副主席莫汗?穆纳辛格、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利斯?斯特朗、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主席安瓦尔?乔杜里等。

      165个政府部门及机构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贵州省政府作为年会主办方给予大力支持,论坛年会协办方为中国工程院、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市长协会及联合国相关机构,支持论坛年会的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北、安徽、陕西、厦门、青岛等在内的省市区政府部门。

        397家企业参与

      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CEO对论坛年会给予充分肯定,参会商界嘉宾部分来自:招商银行、泰康人寿、中国节能环保、思科、北京迪信通、韩华集团、IBM、微软、可口可乐、中国投资、ADP、香港合和实业、保利集团、贵州茅台、远大集团、江西塞维LDK、蒙牛、格力、华谊兄弟、甲骨文、GE中国、苹果、施耐德电气、东芝中国、英特尔、飞利浦、3M、利丰集团、美国自动数据处理、英国石油、康明斯、埃森哲、万通投资等。

      25个国际组织及其他

      往届三年的贵阳会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气候组织(TCG)、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劳工组织(IL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UNAPCAEM)、世界银行(WorldBank)、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ICLE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亚洲开发银行(ADB)等。

      83所国内外大学

      生态教育与研究是论坛持续关注的焦点话题,来参会的国内外著名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东安吉利亚大学、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

      101家新闻媒体

      生态文明论坛贵阳会议得到了世界一流媒体的青睐,参与论坛的部分传媒包括:新华社、贵州日报、中视金桥、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华文传媒、《领导者》杂志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进行了详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朝闻天下以及凤凰卫视均进行了报道,新华网、新浪网则进行了全程直播。国外媒体,如美国CNN、英国BBC、美国TIME为论坛做了专程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