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2012多哈世界气候大会 > 正文

多哈气候谈判在纷争中进入“加时”

2012/12/9 9:10:44  http://www.ditan360.com/   新华网

  原定7日结束的多哈气候大会8日进入“加时赛”阶段,各国代表加紧磋商,努力推进谈判向一揽子成果迈进。然而截至发稿时,谈判仍未在一些关键议题上达成一致。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修正案、确保其第二承诺期能于明年1月1日实施是可接受的底线。但不到谈判最后一刻,第二承诺期的若干法律和技术问题仍是未知数。

  首先,在《议定书》的有效期上,欧盟与小岛国之间的8年与5年之争贯穿会议全程,但鉴于“基础四国”等重要谈判力量也偏向于8年,一些与会代表表示,第二承诺期的有效期时长为8年已“几无悬念”。

  其次,如何在机制上实现新旧承诺期之间的“无缝连接”备受关注。大会进入高级别会议阶段后,欧盟多次高调宣布已将新承诺期如期实施写入其章程。在加拿大、日本等国退出后,欧盟的积极表态有利于解决“连接性”问题。

  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能否在二期减排指标中“充数”也是纷争的焦点之一。由于经济发展放缓,部分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期积累了约130亿吨碳排放余额。在谈判的最后关头,波兰仍抓住这些余额不放,要求将其带入第二承诺期,而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巨量排放余额将何去何从,在大会冲刺阶段仍未见分晓。

  另外,《议定书》以外的发达国家使用灵活履约机制的“资格”仍无定论。日本等国希望在退出《议定书》后,仍能通过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来完成其减排任务,但《议定书》内国家坚持这些机制应首先满足“未退出者”的履约需求。

  多哈会议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将终止其使命。这一“巴厘路线图”授权的工作组在走过5年历程后,其工作涉及的减排、适应、资金、技术转移、能力建设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发展中国家认为,资金问题是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核心。近两日来,至少已有6个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作为“快速启动”项目结束后的新投入。然而,发达国家在兑现其出资承诺上还做得不够,而且气候变化损失补偿机制方面也进展有限。

  虽然公平原则的体现有待加强,但“德班平台”被认为是各工作组中进展较为顺利的一个轨道。多哈会议之后,“德班平台”将成为未来气候谈判的主平台。在此次会议上,这一轨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未来3年的工作结构和流程,特别是明年的工作计划,以便为2015年前制定适用于《公约》所有缔约方的法律文件或成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