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013/3/1 10:28:06 http://www.ditan360.com/ 新华网
行进在复兴征程上的中国,正面临不同寻常的历史节点——这是党的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宏大的民族复兴梦与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汇聚成动人心弦的“中国梦”。在实现梦想的冲刺中,靠什么提供动力?靠什么攻坚克难?
答案唯有改革!201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凝民心、聚民智、谋发展的盛会,如何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举国关注,万众期待。
改革催生中国梦
这是两组天渊之别的数字——2012年,中国GDP总量迈上50万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4565元和7917元;而1978年,这组数字分别是3645亿元、343元和134元。
30多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9%的增长率,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创造奇迹的奥秘在改革。纵观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周期,每个周期约10年,恰好对应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改革、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世纪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三轮改革一步步把个人和企业从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了中国社会三次关键的历史性转折。
“如果说有‘中国奇迹’的话,那实质是‘改革奇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一语中的,“改革催生了中国梦。”
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30多年的改革,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急剧跃升,也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孕育了无数梦想,使中华民族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看来,这一观点“言之有据”: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分析看,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世界第三大专利与基础专利申请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2012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
“改革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起飞,融入世界经济,还根本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胡鞍钢认为。
最大限度地聚合推动改革正能量
改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面临的攻坚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现在的改革,动辄牵一发而动全身,错综复杂、难度更大。
“不仅是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关键是面对的利益关系矛盾比较突出。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突破。”迟福林认为,解决改革的思想阻力和利益阻力,关键是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
站在新的起点上,改革正面临难得的重要“窗口期”。“要尽快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用大的力度部署和深化一些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改革攻坚,关键在于实现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的实质性突破。”高尚全说。
展望未来,用改革的红利释放发展的潜力,路径日益清晰:
——瞄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扭曲,把可以由市场办的交给市场,把可以由社会组织办的交给社会组织,把应该由政府办的办好。
——瞄准释放城镇化的巨大潜力推进改革。现阶段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而城镇化潜力发挥最大的阻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今后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财政体制、社会管理职能、土地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瞄准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改革。进一步推动资源价格、税费和环境税改革,以经济杠杆撬动企业和地方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
——瞄准民生改善推进改革。要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建立公平的起点和基本的安全保障网。要通过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社会自律组织的发展,舒缓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培养社会稳定力量。
改革释放潜力、激发活力。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吹响更加嘹亮的改革号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梦想,注入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