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碳中和基金 >  共建单位 > 正文

吕学都:讨论气候变化的声音为何弱了

2019/12/18 11:45:26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人气:12828

相比以往,近两年来国际舆论讨论共同治理气候问题的声音少了、弱了。与此同时,气候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今年入夏以来北半球多个国家,甚至靠北极的地方,出现气温升高的热浪,森林野火频繁发生,都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几个方面去反思新变化。

首先,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气候变化政策。特朗普上台后不久就宣布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管按照相关规定,美国正式退出这一协定最早要等到2020年11月,但美国已经把上届政府允诺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资金停掉。此外,美联邦政府的气候变化行动已基本“停摆”,没有讨论任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反而出台了停止实施原有气候变化政策的措施和行动。虽然大部分州政府仍在继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但联邦政府层面的政策措施必然会给州政府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而学术机构及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也减少了很多,相应地严重影响全球在这一领域的进展。

第二个因素,跟这段时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一个过渡期有关。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以后,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是促进其生效和实施。再下一个里程碑是要通过谈判达成《巴黎协定》各相关条款实施细则。按计划,这些实施细则应于今年年底在波兰卡托维兹市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届缔约国大会上完成谈判。估计到那时各国媒体对此应该会有深入剖析和全面报道。

第三个因素是近两年来的全球政经形势变化。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新举动导致全世界都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贸易战、经济制裁、土耳其等政经新热点议题层出不穷。国际舆论的热度自然不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第四个因素与经济相关。应对气候变化本身需要资金支持,减少温室气体减排需要应用先进技术。各国在经济发展比较强劲的时候,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投入会更多,也更加容易得到媒体关注,当经济陷入低迷时,类似当前的情况,气候问题相对来讲就不那么显眼了。

国际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局势也比较复杂。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看,希望发达国家能够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要求,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美国停止出资绿色气候基金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也会减少发展中国家在能力建设如人员培训、制定政策措施等方面能获得的援助。值得欣慰的是,亚洲开行、世界银行等多边发展援助机构仍一直在推进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应该首先站出来,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方面一直保持很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并不断有创新,没有太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下一步,中国可以将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的亮点来考虑。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贷款项目,除了要充分解决环境问题以外,还可以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项目的设计中。(作者是亚洲开发银行首席气候变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