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产业园区 >  产业园区 > 正文

徐爱俊:发展林业碳汇事业 助推率先实现碳中和

2021/1/27 14:44:04   浙商官微      人气:9838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先行地,加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探索率先实现碳中和路径,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提供浙江方案和浙江模式,对于我省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窗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今年的浙江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教授徐爱俊在接受《浙商》杂志记者专访时对于碳中和谈了自己的看法。

徐爱俊告诉记者,今年两会自己带来了两个提案,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提案便是关于碳中和问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和提高森林质量来增加森林碳汇等“碳吸收”和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两个主要方面的措施抵消人类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前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发展林业碳汇技术和碳捕集封存工程技术(CCUS)两大类。碳收集封存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林业生物碳汇不仅成本低,具有较高生态附加值,而且它固碳量大。

为此,徐爱俊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立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定位

浙江省碳中和的时间可以与发达经济体保持一致。基于发达经济体虽然有部分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较早但大多数国家把碳中和时间确定在2050年,浙江省也可以把2050年作为碳中和的时间点。

二、抓住碳汇重点,确立林业碳增汇优先地位

要进一步彰显“七分山”的生态优势,突出林业碳增汇的优先地位,通过林种改造、林木蓄积量的提升以及城市森林的建设等努力提高碳汇能力。确定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体系,明确我省率先实现碳中和总体部署和林业增汇减排总目标;为此,要编排充分挖掘森林经营和森林城市碳中和潜力的任务体系,制定林业碳中和的工作考核体系,持续增加森林碳汇,率先形成碳中和林业发展新格局。

三、对接碳中和规划,推进森林碳增汇行动

编制实施森林碳增汇经营规划,推进森林碳增汇经营方案编制,实施林业碳增汇重点工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大力培育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树种和品种;加快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重要湿地、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与建设,逐步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储量的全面增长,加快成为全国林业碳中和的先行地、示范地。

四、实施城市森林工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要实施城市森林碳中和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森林和湿地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利用屋顶、墙体、立交桥、大型车库立面等,建立立体园林绿地;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实施森林围城工程,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片林的规划建设;构建区域、城市、社区间无缝衔接、互为补充的三级绿道网络,加强城市森林固碳能力,提升城市群森林生态承载能力。

五、完善碳市场建设,加快林业碳汇的价值转化

“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林业碳汇的市场功能将被逐渐放大。为此,要加快推进全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建立碳排放权定额管理制度、森林碳汇培育机制、交易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以及交易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碳市场金融激励功能和作用,将减排与森林碳汇生态服务有机结合,实现我省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推进我省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碳汇交易要与碳排放权交易统筹,碳市场建设要与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市场等资源与环境市场建设统筹,全省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采取一个“平台、多个终端”的模式,实现平台建设的规模经济效果。

六、坚持创新驱动,设立并实施碳增汇科技计划

无论是林业碳汇的增汇技术、林业碳汇的测算技术还是林业碳汇的监管技术、林业碳汇的交易技术等均需深化理论研究、加大应用研究、推进转化研究。因此,要按照创新驱动原则,设立并实施碳增汇科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