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政策梳理,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2023/3/10 15:08:21   中国环境APP      人气:6305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指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将如何继续开展?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2020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双重”规划》)公开发布,确定了9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等7个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

《“双重”规划》还要求编制各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支撑体系规划》),主要涉及科技支撑、自然生态监测监管、森林草原保护、生态气象保障等4个重点领域,是推进其他各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支撑体系规划》提出,全面提高自然生态监测监管水平。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监测监管,构建国家—地方互联互通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平台,提高工程实施、动态监管、绩效评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评估与监管能力,强化冰川、冻土监测、外来入侵物种和海洋生态监测预警工作。

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云南野象旅行团北巡,“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繁衍迁徙,白洋淀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迈上新台阶

《“双重”规划》明确的9项重大工程,很多都涉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例如,在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中,包括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并多次提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作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工作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时,不仅提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还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实际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批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实施方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其中,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两项任务,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近4亿元,共267家科研院所20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基本摸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二是支撑了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三是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数据库。四是初步形成了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全国建立749个以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和蝴蝶为主要观测对象的观测样区,布设样线和样点11887条(个),每年获得70余万条观测数据,动态掌握了典型区域物种多样性变化第一手数据。五是提升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科研能力和水平。重大工程推动了一批新技术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领域的应用。六是支撑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履约能力。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在介绍下一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时表示,编制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2—2035年)》,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迈上新台阶。

多地多部门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地都在积极行动。

2021年,生态环境部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浙江绿水青山展现生物多样性魅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族传统养蜂技术、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改善等入选,展现了地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的努力。

近年来,多地多部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建设,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2021年5月,《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印发,提出以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并要求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力度,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

2022年1月,《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 (2021—2030年)》发布,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管理。

2022年5月,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印发,提出要实施重点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工程、亚洲象保护工程、旗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2022年11 月,《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确保全省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守护好秦岭生物多样性宝库。

相信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将持续实施,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