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为何几个部委要联合治“它”,并且还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

2023/3/17 14:03:26   中国环境APP      人气:6600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互花米草防治,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互花米草防治难度大、区域整体防治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防治制度建设还不尽完善,扩散蔓延趋势依然严峻。为有效治理互花米草,遏制扩散态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近期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于近日印发。

互花米草是一种什么植物?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1979年南京大学将其用作保滩护岸(堤)、促淤造陆的生物工程物种引入我国,1980年在江苏及福建罗源湾等地试种成功,随后在我国沿海地区推广种植。

早期,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岸和促淤造陆方面产生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和入侵力强等特性,互花米草在我国近海快速蔓延扩散,已成为我国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的入侵,不仅挤压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而且还阻碍潮水的正常流动,降低江河入海口泄洪能力,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

根据初步摸底调查,目前,除辽宁省外,我国沿海省份均有互花米草分布,面积约6.8万公顷,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山东等省份有大面积分布。因此,《行动计划》将防治重点区域确定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广西等省份。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互花米草无限扩散态势得到遏制,综合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滨海湿地生态危害基本消除,治理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开展互花米草调查,建立全国互花米草现状数据库,全面摸清我国互花米草分布现状;提高互花米草动态监测能力,制定互花米草监测评估技术标准,完善现有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互花米草的动态变化尤其是互花米草的扩散情况;开展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系统梳理国内外互花米草防治研究成果,分区域、分类型总结可复制、可推广、成本低、低污染的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模式和技术等。

《行动计划》同时指出,互花米草防治将纳入林长制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参考,对实施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的,作为林长制督察考核加分项的重要依据,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尽责不到位,未能完成年度防治目标任务的地方,督促限期整改。

国内已有治理互花米草相关经验

根据公开信息,福建是较早引种互花米草的省份。经过多年生长,互花米草在福建的扩散面积已近1万公顷。

2022年9月,福建省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全面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提出分区域、分年度的除治攻坚行动,制定了“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总体目标和“全民动员、方法对路、科学除治、后期管护、生态提升”的工作要求。

为统筹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工作,福建省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专班省直成员单位包片督导制度,举办技术培训班,制作除治视频并印发宣传折页、除治修复技术手册(指南)。省、市均成立专家技术服务组,分片深入现场技术指导。

同时,建立健全滩涂管护长效机制,将互花米草除治与美丽乡村、美丽海湾、城市滨海公园、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系统推动,打造全民共享的美丽滨海湿地景观和绿意空间。

截至今年1月,福建已完成13.6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监测结果显示,清除互花米草后的滩涂正重新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构建更加多样、更加稳固的新的生态关系,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