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碳中和基金 >  公益行动 > 正文

抓住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四个着力点

2021/2/26 14:36:05   中国环境报      人气:14700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笔者认为,经济新常态下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务必把握关键着力点。

  一是全面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坚决克服将生态保护与生产力发展对立起来的思维,推动企业承担起绿色转型的社会责任,提升产品“绿色含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以可持续消费、适度消费为核心的消费观,坚持适合个体发展要求的合理消费,秉持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适度节俭理念。培养绿色生活习惯。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活动,推动衣食住行用游全领域、全方位、全环节的绿色化升级,将实施垃圾分类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有效循环链接。

  二是全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务必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此,要主动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在工业生产领域,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绿色转型的主战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基于消费端和需求侧的变革要求,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和循环化改造。在农业领域,重构循环型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推广生态农业、节水灌溉、绿色养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绿色技术。同时,深度挖掘农业多功能性,构建“产业多元—绿色发展”联动机制,聚力绿色转型。在服务业领域,加强绿色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物流智能化共享化水平,推动绿色物流业快速发展,聚焦“生态旅游+”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三是全面推进创新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实质上是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为此,要以科技创新为总揽性抓手,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绿色信息化技术等绿色技术创新及应用。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高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发展新空间。一方面,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为产业绿色转型服务。另一方面,为绿色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支持绿色标杆企业做强做优,鼓励企业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倒逼企业开发生态产品、开展绿色生产、填平低效率洼地。

  四是全面强化制度性供给。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强化绿色转型的刚性约束。明确主体功能区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控制规范,健全绿色产品、服务以及生活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绿色转型发展考核监督体系。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城乡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等重点任务,加强环境执法。

  另一方面,完善促进绿色转型的激励政策。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规范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强化对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等行为的奖补政策支持,创设有利于绿色经济的激励机制,完善绿色财政和价格政策,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强化对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项目的资金支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联动。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