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绿色技术 >  绿色技术 > 正文

碳达峰渐进 多领域浮现绿色发展路线图

2021/3/8 11:36:39   北京商报      人气:7160

图片来源:壹图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成了名副其实的热词。连日来,多行业多领域也都依据这一绿色目标制订了新的发展路线图:国家电网“打头阵”,在同类型企业中率先发布行动方案,3月7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也表示,央行初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一场关乎全民的绿色行动也已经展开。

电力深度“脱碳”

随着能源环保相关政策的陆续推进,中国展现出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责任,去年9月下旬,我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之下,电力迎来深度脱碳。3月1日,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双重改革”: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该行动方案也意味着,电力能源脱碳的关键是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

对于路线图和时间表,国家电网也给出了清晰的回答:到2025年,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的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在国家电网给出方案后,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央企也随后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

要减碳,能源领域是重中之重。《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9.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这也是我国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

针对国家电网的率先表态,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减排的过程中,电力行业是核心。全球90%以上的碳排放是化石能源造成的,而化石能源的绝大部分被用来发电。其他的行业也是跟着能源走的。所以只有能源率先行动,后面的链条才能接的上。”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所有的能源供应最终都会变成电力,所有的能源需求也会向电力集中。电力脱碳和电力帮助各个行业脱碳是同时进行的。”

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节能减排不可能一蹴而就。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写进了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总目标是降低13.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在“十一五”时期是20%,“十二五”时期是16%,“十三五”时期则是1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节能减排目标前多后少,是因为越到后面越困难,这种安排也符合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节能减排“压力”之下,全国碳市场建设也迎来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指出,要“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生态环境部近日消息显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将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碳市场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可通过总量控制和碳价格机制,形成对碳减排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减排。今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通过碳市场建设,一方面可以用配额约束企业的排放,另一方面,实现配额买卖将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获取收益。

“如果没有碳市场,减排就只是成本。有了碳市场,减排就有了新产业。”蓝虹分析说,“对企业来说,减少的碳排放可以交易,企业就会获得收益。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碳交易市场有效运作,从而促进社会的减碳积极性。”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并不是节能减排的全貌,而是属于碳定价机制的一部分。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碳定价机制主要包括五种,即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碳信用机制、基于结果的气候金融以及内部碳定价机制。

换句话说,碳定价机制这个“大盘子”才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樊轶侠撰文表示,我国碳排放的控制主要依赖于能源、环境领域政策发挥的协同效应,而碳定价领域的政策实践起步较晚。

而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绿色金融“意外地”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便提到,金融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大有可为,可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信息披露、创新金融产品等多方面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也从金融属性的角度肯定了碳排放权,他认为:“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资产性、流动性和可储存性,且在同一碳市场中具有完全同质和可标准化特点,能为持有者提供保值、增值和资金融通的功能。”

也是因此,针对金融领域助力实现减碳目标方面,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陈雨露表示,所谓“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

资源配置上,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风险管理上,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市场定价上,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而这“三大功能”将通过央行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得到完善。据陈雨露介绍,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