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产业园区 >  产业园区 > 正文

坚持绿色发展引导产业转型

2021/3/31 14:52:17   光明网-理论频道      人气:9322

  作者:陈耿宣(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赵亿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绿色发展体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导向。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对于资源使用、人民生活、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参与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缺口及生态环境压力仍然严峻,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以生态文明思维对待自然,修复生态,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惠及到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国家大计。再者,中国经济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阶段,原先高消耗的发展不可持续,提高生产效率,转换增长动能和提升发展质量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最后,逆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参与和全球产品价值链分工有待重新布局,主动寻求适合新发展格局的绿色发展道路,有利于中国占据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因此,加快推动发展转型,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应是当前和“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方向和重点任务。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城市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将步入整体水平缓慢变动、城乡结构缓慢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进城居民收入水平平稳提升、农业现代化加快,大规模由乡至城的人口流动渐入尾声,城乡人口流动将呈现纵向和横向复杂交织、以农民市民化带动家庭流动为主要形式的新特征。

  面对城市化发展新特征,一方面,在加强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城市的绿化、教育、医疗保健设施的同时,提高城市的包容性,确保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够被更多的人共享,从而提高人均资源利用率,从全国整体水平推动绿色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效应逐渐凸显,城市群、都市圈将发挥更大作用,对不同规模类型城市的发展需有所侧重。应采取提高重点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文明城市的方式来提高大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群、都市圈的功能,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城市发展成果外溢、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政策协同,以协调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合作。

  (二)稳固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于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根据国际经验,如果在经济转型阶段不能妥善处理好产业增加值份额转型与产业从业人员份额转型之间的协调,容易造成过早去工业化。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反向增加,农业从业人员会更多牺牲环境提高收入水平,最终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给劳动参与结构转型提供空间,减缓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下降趋势,实现产业内就业与增加值占比的同步下降。其次,如果工业占比迅速降低,将不利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提升,工业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如果因为优质企业规模增长受限而减速,以工业产品为依托的服务业行业的发展也会因此而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产业供应链的完整性对于企业竞争和全球化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在重要产业供应链形成相对闭环,降低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的依赖,才有可能在下一轮世界贸易新格局中占据更有力的地位。

  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对落后产能、高污染的企业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瘦身”工作,降低低效率企业市场占比。二是推动高转化率、低耗能企业的发展和对其他落后企业的合并;在增加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同时,确保领头企业的创新活动开展能力,形成鼓励行业内企业创新的市场分布格局和竞争格局。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最后转向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通过国际合作,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将部分国内落后产能、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转移到有需要的国家,实现国内产业的“瘦身”转型和国际生产布局的扩大,做好在全球价值链中以更高姿态展现自我的准备,

  (三)调整能源结构,适应国内发展和全球化布局

  产业发展离不开能源供给,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更要依托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及构建能源优势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需要我们在国内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传统能源如化石类能源实现以技术创新为发展核心的发展模式,分级、分层、分质加以利用,充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推动产业聚集和纵向合作,在行业内部鼓励构建能源深加工体系,同一类能源在不同使用阶段服务于不同的企业,减少能源浪费,使能源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三是鼓励企业自身进行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由于规模大、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更有能力承担新能源体系构建的投资成本,政府需要根据行业间能源结构差异有的放矢,通过研发补贴帮助先进企业优先开展新能源的投入使用,从易到难逐步推进行业的能源结构转型;四是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功能。通过政策干预和监管来约束和减少高耗能类企业的生产,对清洁新能源的使用进行经济补贴,同时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产业的发展,达到监管和治理意义上的能源结构现代化。国际层面,依托“一带一路”全球布局,寻求国家间科研合作与生产生活系统链接,有效服务于世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四)扩大绿色消费,实现内需增长

  产业绿色发展需要辅以消费结构的升级,才能实现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协调。以绿色发展引导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整体消费水平,是解决当前中国内需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也是服务于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需求侧来看,鼓励和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拓宽绿色消费渠道,增加绿色消费形式,从而增加产品绿色消费的占比:如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对环境有害产品的传统电池、塑料化工类产品等方面的消费,鼓励新能源汽车、可降解材料以及对人体危害小的聚合类新材料等方面的使用等。从供给侧来看,通过鼓励节能、降耗、减污的生产方式,刺激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形成,推广低污染的技术和新设备,鼓励污染处理能力更强的大企业以及集中对多个企业污染物进行处理等,增加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产业绿色发展兼具时代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只有注重产业与生态相协调、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产业与人民生活相协调,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更好参与全球价值链创造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