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品牌企业 >  品牌企业 > 正文

关注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动力 实现绿色制造新突破

2021/4/9 15:49:27   中国经济时报      人气:10318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制造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必然要求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开发绿色产品、研发运用绿色技术,应当成为绿色制造行稳致远的重要选择。要抓住、用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既为碳强度降低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又要为经济发展留有余地。

前期投入大、成本高、见效慢,如何破局?

相对于粗放的低附加值制造,绿色制造要求更高的环境标准、更高的技术含量、更熟练的技术工人、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更精细化的管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面对绿色制造前期的投入大、成本高和见效慢,有无破局之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或者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新上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或者是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或者是加强工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也就是通过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的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其中的便捷途径之一是用好国家政策,申报国家试点,参与绿色制造企业的经验交流或相关活动,得到技术进步‘外溢’的效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飞峰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需要在法律层面完善和规范制造企业的污染管控,通过完善的法律和严格的执法,引导社会加强监督,为制造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环保法治环境。其次,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对达标的绿色转型企业或项目可给予认证、补贴、税收等方面的支持。第三,金融机构可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研发绿色专项优惠金融产品,支持制造企业的绿色和数字化升级,减轻企业转型的资金压力。第四,社会各方要共同努力支持绿色制造。如政府可给予绿色贷款贴息、担保等支持;消费者积极选购获得认证的绿色节能产品;各类投资机构购买绿色金融债券等。

以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技术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方式

要使企业办成“百年老店”,顺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形势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

周宏春表示,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更多的绿色产品,既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也应当成为企业产品升级的方向。绿色产品消费必然会拉动绿色产品的生产,选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品生产,是企业应然之举。至于生产什么样的绿色产品,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绿色产品需要绿色技术,创新型企业应当研发有市场需求或能引导市场需求的技术,并尽快产业化;已经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应当重视不断提高产品的绿色含量,特别要重视产业链安全;销售企业应当更多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开发绿色产品、研发运用绿色技术,应当成为绿色制造行稳致远的重要选择。”

抓住、用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

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崔志广对本报记者表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二是进一步提高对绿色制造的重视程度。把打造绿色制造体系作为工作重心。三是进一步提升节能与绿色能源在绿色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信息技术可促进实现终端用能设备的智慧化,提高能源效率,扩大绿色能源应用。5G可以从很多方面融入到终端用能设备以及生产工艺。四是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措施和协同保障机制。

周宏春认为,首先是做好规划,国家层面的规划部署是指导性的,省级规划是布局性的,市县规划要强调创造性。要摸清家底,立足当前,顺应潮流,发挥比较优势。其次是在选定发展方向、制定路线图之后,动态修订,尤其要抓好技术革命、产业规模的机遇,重视技术进步、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突破,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和产业领域。再次是做出亮点和特色。要利用好现有基础,发挥产业集群、园区布局等特点,在锻长板上下功夫,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尤其要重视人才、技术、资金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发挥集成效应。

“抓住、用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十分重要,既要为未来碳强度降低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又要为我国经济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周宏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