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惠州激活智造产业链转化动能

2018/5/15 11:45:26  http://www.ditan360.com/   南方日报网络版  人气:17680

   作为广东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面朝南海的惠州环大亚湾新区,正凭借良好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吸引着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项目、先进技术等创新资源“扎堆”落户,加速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

  聚焦到新区内的个体,广东成松科技发展公司通过与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合作,研发出了一种超渗透性防水材料;弭永利、陈国华、温维佳、高福荣4名香港科技大学专家,在新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目光转向仲恺高新区,TCL集团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形成战略合作,正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技术研发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也与高校合作,研发出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产品……

  当下的惠州,高校与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乃至利润增长的案例不胜枚举,而近年来,优美生态环境、高效营商环境和日臻完善的产业链所形成的合力,正让创新要素在惠州形成高端、高度、高速“三高聚集”态势。

  去年,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在惠州举行,以科交会为依托,惠州通过与海内外知名高校衔接合作,加速接轨全球前沿先进技术并推动产业化应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24日—27日,第二届科交会又将在惠州如期举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场旨在推动产学深度融合的盛会,将持续推动惠州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

  万亿产业“浇灌”成果转化沃土

  创新是发展的内生动力。眼下,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三大机遇之下,坚持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的惠州,正形成新一轮开放创新发展格局,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惠州拥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基础,为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走进仲恺高新区,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模组工厂,成为惠州延伸产业链,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没面子”局面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惠州在“心”(芯片)方面引进了展讯通信智能终端芯片、佰维存储芯片等项目;在“魂”(软件)方面,引进SAP、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多个软件开发、应用及培训项目;在“面子”(面板)方面,信利AMOLED一期项目和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已投产,全产业链发力……

  在有着“绿色引擎”之称的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华南)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机构扎堆,10多家高端科研院所聚集,一个新兴“智力中心”雏形尽显。

  在大亚湾畔,大亚湾石化区已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相关巨子落户发展。去年11月以来,又有两家全球化工巨头企业签下了合作协议……

  作为“制造强市”,惠州已逐步构建起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四大“产业航母”等为代表的“2+2+N”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2017年,惠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565.6亿元,增长10.6%。依此推算,到2019年,惠州工业总产值可突破1万亿元,从而实现建成万亿产业集群的目标。

  强劲的产业基础支撑,为科技成果在惠州的落地转化提供了无限可能。

  通过首届科交会,惠州不仅引来一大批科技成果,还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签约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22所“985”“211”高校同意入驻。在本月即将举行的第二届“科交会”上,5所高校将有望签约入驻大学创新园。

  当然,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良好的资源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毗邻深、港,土地面积占珠三角的1/5,同时,惠州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长期位居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良好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惠州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最主要的优势。

  研发机构“扎堆”落户瞄准高精尖

  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浇灌”出的科技成果转化沃土,近年来,惠州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发机构、创新团队“扎堆”落户。

  目前,已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惠州进行投资生产,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了60多个项目。

  “科技成果出来后,要在各种要素的培育下才能够‘成长’。”在首届科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表示,要素灌溉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非常重要,惠州就是这样一个“要素聚集区”。

  正是看好惠州的产业基础和要素优势,2017年首届科交会过后,丁文江院士与惠州市政府签约了共建南方(惠州)轻合金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及产业化基地,重点面向汽车零部件、通信等行业开发和应用轻合金结构材料,推进相应的工程化应用。

  与丁文江院士结缘惠州类似,去年首届科交会上,中科新能源研究院等10多家研发机构入驻了正打造“广东硅谷”的潼湖生态智慧区。在这些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成果正在或即将进行产业化。

  中科院西光所新能源中心主任李宏斌介绍,前年11月通过与惠州市政府签约,直接推动了镁基锂电池的产业化项目在惠州的落户。

  一个个“高精尖”的创新项目在惠州落地,看中的不仅是惠州的产业基础和生态、区位优势,更多的是惠州不断优化提升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政务和营商环境。

  近年来,惠州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创新和惠企的举措,让企业“轻装创新”。如,惠州连续两年为企业减负超百亿元;过去5年,惠州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4年排在全省第1位、有一年排全省第2位;连续6年开展企业服务月,每年在服务创新上持续发力;去年,针对投资项目的首席服务官制度全面推开,100位党委政府一把手“1对1”服务企业……

  优化创新好生态,让企业少了“烦恼”、多了“活力”。近年来,惠州还大力发展风投、创投,设立“红土”“恺创”等10多家创投基金,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形成了多元化科技融资渠道,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

  打造更具创新特质智造高地

  开放带来进步,也势必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如今,借助科交会等平台,大批高校在惠州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更多成果有望在惠州实现产业化,而惠州也将加快向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迈进。

  步入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德赛西威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人头攒动,而是全自动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仅有几个工人负责设备的操作监控。

  “真正的工业4.0不只是搞一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是要打通信息孤岛。”在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看来,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把各个系统完整串联、协同。

  如今,德赛西威正与被视为“工业4.0”标杆的德国西门子“强强联手”,启动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打造汽车电子信息化制造标杆企业。

  根据《惠州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作为惠州“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同在仲恺高新区,TCL的彩电生产基地里,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设备轮番上阵,一台台电视机快速完成从组装生产到打包出货,这些带着“惠州智造”印记的产品,最终销往了世界各地。

  目前,TCL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全球布局,也是“惠州智造”逐浪全球化竞争的一个体现。

  一直以来,惠州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在此之中,惠州还探索出了“异地孵化,惠州加速”的新型孵化模式,在北京、深圳、台湾地区,美国波士顿、华盛顿、硅谷,德国科隆等地建设了多个异地孵化器,推出了“异地孵化服务”,吸引了美国MSL团队、波士顿学院王洋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张广平博士等团队的多个项目落户。

  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韩产业园“花落”惠州,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韩(惠州)产业园三大机遇下,紧邻广深港3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惠州,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