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生态视界 > 正文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正在实现绿色发展

2019/7/17 13:43:19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人气:7553

        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表现,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晓春介绍,四川先后制定了《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13部水污染防治地方性法。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将于9月1日实施,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近两年,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审查批准了《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12部市州单行条例,将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等6个涉及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列入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相关法规的制定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做实水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要求,有效保障水污染防治法在川顺利实施。
        近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四川眉山和宜宾两地进行采访,实地了解到两地在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实践;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结合四川实际主动制定一系列配套地方性法规,持续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措施,动员全社会参与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数据显示,去年四川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升14.9%,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眉山
        坚持先行先试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
        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岷江中段,生态环境质量压力较大。
        近些年,眉山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自然生态得到了明显恢复,惠民工程一个接一个的出彩,令百姓叫好。
        在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空气清新、湖水清澈、绿草青青,前来散步休闲的人成群结队,幸福感不言而喻。
        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满获得好生态的背后,是眉山市政府舍去近40亿的收益,在东坡岛的开发上主动还绿于民,砍掉房地产这颗“摇钱树”,最终将原规划了7万人的东坡岛人口减少到2.5万,通过修建四川省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为全市人民提供休闲锻炼场地,每日接待市民1万余人次。
        “你每天都在这里散步吗?你觉得这里的环境怎么样?”
        “之前一到夏天高温天气的时候,湖里蓝藻爆发,下风口异味严重,现在湖水更清了,环境也更美了,所以我们更愿意来休闲了。”说起生活环境的改善,群众的感受最有发言权。
        针对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水污染情况,眉山市于2015年实施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态治理,实现了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原有生态系统食物链进行优化,完善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形成了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最终形成以藻类、浮游生物“消”,水生植物群落“长”的良性格局,从而实现水体水质可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常态化。
        “东坡湖湖水流动性不强,湖水自净能力有限,水质保护的功夫还要下得更深”,眉山市住建局局长梅斌告诉记者,今年5月,市住建局在东坡湖亲水平台、醉月桥两侧、远景楼两侧、东坡湖广场两处雨水口等7处回水区,混植水生美人蕉、西伯利亚鸢尾、伞草、狐尾藻等水生浮岛植物1000平方米,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打造水上景观节点,效果良好。
        黑龙滩水库位于仁寿县黑龙滩镇,属于人工湖泊,水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3.6亿立方米。2010年经四川省政府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2013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是眉山中心城区、仁寿县全域和井研县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始终严守黑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线、饮用水源保护红线、国家湿地公园红线和国家生态红线“四条红线”,把生态环境保护作首要任务,坚持加减乘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有效保证了黑龙滩饮用水源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质。
        仁寿县副县长陈双成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饮水安全,黑龙滩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沿湖农户5100余户2.1万余人,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关闭、拆迁市、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建筑物共59处,农家乐16户、农户43户;关闭二级保护区农家乐19户;拆除挤占生态空间建筑物6处并完成复垦复绿。
        为了进一步扩大保护效应,黑龙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四张清单”,落实《眉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整合市县人大常委会、政协和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力量,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确保黑龙滩“一潭清水”。
        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5月,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局监测数据表明,黑龙滩水库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高锰酸盐指数下降10.3%,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均下降30%以上。
        “海棠竹溪”思蒙河生态治水更是让全国人大代表、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为家乡有这样的项目感到“很骄傲、很满足、很自豪”。
        思蒙河是青神县境内岷江最大的支流。2015年底,思蒙河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水体恶臭,鱼虾绝迹,对县境内岷江流域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岷江流域生态屏障以“海棠竹溪”项目建设为载体,投入资金3000万元,打造以海棠为主题树种的多层次、多色谱的生态景观带,对思蒙河沿岸原种植蔬菜、油菜的650亩土地进行流转,构建沿河生态缓冲带,可直接年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约20吨,有效遏制农业面源输入污染。
        青神县县长徐琳告诉记者,经海棠竹溪功能性自然净化、生态修复后,氨氮含量下降达到了将近50%,对思蒙河水质净化和改善起到了显著作用。海棠竹溪思蒙河综合整治项目,实现了水生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
        此外,青神县创新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定《青神县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试行)》,新建思蒙河水质自动监测站,每月对全县79个断面水质点位进行监测,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监测结果对各乡镇实行水环境生态补偿,倒逼乡镇落实治水属地责任。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引导全民参与监督。
        “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了青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县旅游人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38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93%、106%。”徐琳说。
        “对650亩这么大的项目后期护理有过担心,问过当地相关部门,答复说有专项资金保障”,王晓梅说,如果思蒙河生态治水模式能在国家层面推广复制,就太好了。
        2008年,借四川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眉山市全域生活垃圾治理理念正式萌芽。2011年以来,积极先行先试,以丹棱县龙鹄村为试点,探索出了一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龙鹄模式”。“龙鹄模式”突破了“财政投入大、安全隐患多、政府包袱重、常态保洁难”的治理局限,运行经费由财政出一点、村集体收入承担一点、村民收取一点构成。通过收取1元钱,实现了村民“要我监督”到“我要监督”的转变;通过公开竞标,实现了保洁承包人“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垃圾治理再也不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自然而然形成村民、保洁员、干部三方相互监督的常态机制,成为了大家的事。”全国人大代表、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努力,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生活陋习,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目标。
        眉山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着力打通“上下左右”“岸上岸下”“治标治本”,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
        苏东坡之后,眉山就是东坡光影里的山水。如今,东坡光影里的山水仍旧是每个家乡人心中的山水,也成为每个异乡人神往的山水,映着古往今来,润泽着眉山人,天下人。
        眉山市副市长冉登祥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眉山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宜宾
        “万里长江第一城,首先必须是生态第一城”
        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地处云贵川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视察调研提出的“万里长江第一城,首先必须是生态第一城”的要求,宜宾责无旁贷扛起“守住一江清水”的政治责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告诉记者,自2014年起,宜宾着手启动了三江六岸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具体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四大类,涉及临港经开区、翠屏区、叙州区、南溪区、江安、长宁共六个区县。
        南溪原为“万里长江第一县”,2011年撤县设区,纳入宜宾中心城区范围,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
        2007年以来,南溪区通过仔细摸排,全面掌握了工业园区外零星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进而采取产权评估价值补偿、土地等面积置换、搬迁奖励、等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搬迁入园。经多年努力,长江干流南溪段区域的零星企业已全部搬入园区,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8年,南溪区启动了长江河道餐饮船只清理取缔拆除工作,通过奖惩结合方式,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成功取缔拆除了12只餐饮船。
        今年,南溪区又启动了长江采砂船舶取缔拆除工作,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正在全面摸排相关情况,预计今年能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沿湖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要求,南溪区积极推动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南溪区沿江景观大道如今是市民津津乐道的风景,两侧草坪、树木、花卉、芦苇遍植,色彩纷呈、高低错落、松弛有度,其间点缀桥梁、栈道、野渡、亭台等元素,整个工程江、景相伴,蜿蜒曲折,显得大气磅礴又不失时尚。
        沿江而行,没有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每一处景观都依照植物生长特性和地形地貌进行打造,最大限度还原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增进了市民与水的亲近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一处驿站附近,有一家生意颇好的“王三姐凉糕”。店主王三姐告诉记者,她之前一直在广州打工,近两年家乡南溪的环境越来越好,她就干脆回家“创业”。
        “我家凉糕两元一碗,现在每天能卖4000到5000碗,收入比在广州强太多了”,王三姐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家凉糕用的水水质好,全靠长江沿岸生态治理哦。”
        “王三姐凉糕”只是宜宾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受益的一个缩影。依托5大生态廊道,城市实现快速发展,6年时间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展到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8万人增加到16万人,南溪区常驻人口从2016年开始已实现净流入。
        此外,依托长江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逐步打造了滨江休闲旅游度假区、月亮湾等多处旅游景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带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三。
        南溪区委、区政府按照“加强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要求,持续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共对涉水类违法企业立案34件,下达处罚决定书33件,处罚金额共计332.7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7件,停产限产5件。全区江河湖库面貌和水质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作为四川省竹产业龙头企业、宜宾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整体搬迁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实现了原料转型、产品转型、技术进步、规模提升、环保领先。
        当前,南溪区大庙村的约500亩竹林,正是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竹林示范基地之一。2016年公司搬迁至南溪区裴石轻工业园区,全面实行以竹代木。
        “大庙村正在大面积种植梁山慈竹,4年长成。之前使用的松木、杨木等需要20年才能长成。”宜宾市人大代表、宜宾纸业董事长易从告诉记者,种植一亩竹林每年利润在900元左右,再加上维护和伐竹等劳务收入,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种竹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森林覆盖率,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废水处理方面,宜宾纸业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处理达标废水直接排放到长江的排污口进行了迁移。2018投资1000万元实现排污口转移,并按照要求修建了氧化塘,该氧化塘离长江5.5公里(其中小溪口河道长2.5公里,内河段长3公里)。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最末一个梯级,站在向家坝水电站缆车平台,一片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宜宾市人大代表、中国三峡建设向家坝与溪洛渡工程建设部负责人王毅华告诉记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峡集团)在水电开发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技术体系,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科研方面拥有相关专业机构;加强长江水资源管理,确保国家战略水资源安全;科学实施生态调度,发挥水资源综合生态效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物多样性维护;坚守环境质量底线,确保水库水环境健康;加大资金投入,持续保障生态保护。
        向家坝水电站主体工程已完工,2018年底已完成电站枢纽工程竣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已向水利部报备。今年计划完成电站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专项验收。
        在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方面,2008至2018年,向家坝增殖放流站已累计组织开展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24次,放流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氏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在内的7种珍稀特有鱼苗158余万尾,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种群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坝区整体景观和环境,下一步向家坝水电站还将开展坝区景观设计与水电旅游发展规划工作,同时,实施电站大坝的防护工程。此外,电站还将实施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扩建工程,建设一个珍稀植物园。

        三峡集团以“管理三峡,保护长江,奉献清洁能源,共建美好家园”为重大历史使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坚持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为导向,全面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力求处理好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致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绿色水电工程”和“生态美丽坝区”的建设目标。(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傲多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