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发布 三亮点值得关注

2012/4/5 14:57:44  http://www.ditan360.com/   新华网  人气:38980

  中国低碳网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并原则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并要求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认为,《规划》在肯定过去十几年间西部开发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对“十二五”期间的开发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和规划,而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重点经济区域带动全局发展成为新亮点。

  ——大开发十几年来西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规划》首先肯定了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西部开发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数据显示,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4年西部开发5年期,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速达到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09年的10年期,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提高到38.7%;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时期,西部综合交通运输网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6.5万公里,年均增长5.4%,比同期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率高出1.7个百分点;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公里,年均增长5.3%,比同期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年均增长率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5月冻土试验全面铺开,全线开通试运营的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铁路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

  水利建设惠及民生,在西部开发工作中起到了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0年至2009年9月期间,国家累计安排西部地区中央水利投资1270亿元。

  此外,在加工贸易领域,1999年至2009年,西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率达25%。“十一五”期间西部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达23.3%,高出全国7.4个百分点。2010年西部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8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3%。

  ——新目标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和水利

  按照中央有关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到2020年要实现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上一个大台阶”。《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等7个方面均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

  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目标,基础设施是重要保障。值得关注的是,《规划》继续把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特别突出破解交通和水利两个瓶颈制约。

  《规划》提出,继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西部地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铁路建设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将加快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联系的区际通道建设,重点建设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出海通道,以及西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的南北通道。加强与东北亚、中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公路方面,将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北京至昆明、北京至拉萨、青岛至银川、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西安、上海至成都、杭州至瑞丽、广州至昆明等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地区路段。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与相邻国家连接的重要公路运输通道基本实现高等级化,显著提升口岸公路和国边防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水利方面重点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据了解,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开工兴建了以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紫坪铺等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十二五”期间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此外,开发的同时将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发展高效节水产业,淘汰高耗水的落后产能,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发挥比较优势重点经济区发展将起带动作用

  《规划》在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未来西部的发展规划,还凸显了发挥比较优势,让重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新思路。

  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重要方面之一是生态能源优势。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彭非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西部的资源环境,在很多方面比美国西部或其他发达国家更有优势。我国西部地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地。其中包含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为主的鄂尔多斯盆地;富含油气资源的塔里木盆地;以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为主的川渝东北地区;以及富含有色金属资源的天山北部及东部地区、攀西-六盘水地区、柴达木盆地等等。

  对未来上述能源的有效开发,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进西部能源通道建设,完善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送管网。还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同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支持西部地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不可否认,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71.4%,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3年的水平。西部也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片中,有10片分布在西部地区。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发展,《规划》提出了重点区域经济带动全局发展的新思路。

  《规划》明确,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布局、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规划》将重点经济区划分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北部湾地区、呼包银榆地区、兰西格地区、天山北坡地区、滇中地区,以及黔中地区、宁夏沿黄地区、藏中南地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在内的11个各具自身发展优势的经济区域。

  在提出支持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的同时,《规划》还提出将支持河套灌区等8个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发展;支持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等5个重点区可持续发展;支持攀西—六盘水等8个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支持沿边开放区加快发展;支持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发展。

  对此,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的一大亮点,即是在开发布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有力地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