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观点评论 > 正文

杨伟民:剥离北京非首都功能才能治其“城市病”

2014/4/21 7:35:45  http://www.ditan360.com/   北青网  人气:26464

  中国低碳网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昨天在上海表示,北京城市病的根源不在人,在于功能太多,要用“外科手术”剥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变“一城计”为“多城计”。

  “人多是由功能派生出来的,人不是本源性的问题。过去简单地说控制人口,结果人越来越多。”

  杨伟民昨天在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北京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北京功能集中过多,集中了太多的非首都功能。必须改变做强做大所有功能的传统做法,面向21世纪中叶的首都和首都圈做一些顶层规划、做一些外科手术,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良性互补、协同发展。”

  杨伟民说,“现在摊大饼的问题严重,带来特大城市病问题,需要围绕如何解决城市病问题做好城市的微观形态的调整。不可能一下子对所有大城市微观形态调整提出整体方案,所以先拿京津冀问题最突出的地区进行试验。”

  他还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主要是以北京承载力严重减弱为出发点。杨伟民说,“有一些经济学家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说我们的特大城市还可以再集中人口,但是水、环境已经不允许有些区域再继续集中人口了。”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杨伟民说,京津冀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要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产业怎么样去优化布局,怎么样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共赢,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制定一些针对这个区域的政策。他认为,过去提出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是整个地区实行同一个政策,是“粗政策”,要有所改变。

  另外,杨伟民强调说,城镇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已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提高城镇化的速度,看一些漂亮的统计数据达到了多少”。

  他认为,在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顾一切追求城镇化的速度,就会使城镇化脱离经济发展,出现有房无人的‘鬼城’,削弱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杨伟民说,“现在少数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

  声音

  “2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比较适于修地铁,到卫星城这样的地区,比较适合修市域铁路。我觉得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应该构筑一个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任虹

  “首都规划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强。这样客观上也使得首都功能跟北京的城市职能,在执行层面上、在规划层面上没有一个很好的分工跟统筹。”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兼市规划院院长施卫良

  “从港口和过去的工业基础来看,北京的经济功能定位还是要明确。从港口和过去的工业基础方面来看,天津和河北的同质竞争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北京的经济中心不定下来,很难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

  ——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孙涛

  “放假后,接送孩子出行的减少显著改善早高峰期间的交通运行状况(交通指数下降20%-30%)。这种问题就是一个中国治理的问题和制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单纯因人多而导致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