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乡愁:乡村振兴“交响曲”的前奏

2018/4/20 15:15:01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文化报  人气:5558

    每个人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记忆和怀念,是内心深处一份最柔软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加强烈,进而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支撑。“记住乡愁”,是要呼吁人们珍惜对家乡的初始记忆,记住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乡村”一词在国人心里是纠结的。在儿时的记忆里,乡村是一幅朴素清苦、山清水秀、鹅欢鸭鸣、和谐悠然的图景,然而这种安详的生活形态如今被外来的物质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了城乡巨变,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比如传统文化与城镇规划的融合度不高、破坏性开发现象屡禁不止、千城一面的人工化及同质化迹象明显等。特别是寄托着中华儿女乡愁的古村落、古民居消失现象严重,而这些古村落、古民居寄寓着一方建筑理念、乡风民俗、宗教信仰、节庆礼仪、民间艺术等历史和传统文化,体现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保护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的重点是保护传统聚居地的原真性和文化景观基因。特别是传统村镇的整体格局、街巷特点、民居风格,以及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鹤壁市的古村落、古民居呈现出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地、丘陵到平原,几乎覆盖全域各个区县的特点。这些古村落、古民居见证了中原大地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承载了鹤壁人民的文化根脉。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村是西周政权举行“大赉天下”盛举的所在地,拥有3000多年历史。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龙宫村,是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的“乐不思蜀”之地。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辿村、淇县黄洞乡纣王店村等古村落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特色旅游村。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有着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特别是很多建筑在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构成等方面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镇的麻柳刺绣、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苍坡村的“文房四宝”格局、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的“八卦阵图”等都是保护原真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国外也有许多旅游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各地民众纷纷自发提出“只有通过保护才能达到真正开发”的口号,居民发起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促进了日本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加拿大南部的St.Jacbols和Elora是两个著名的旅游小镇,人口规模2000多人,基本上是200多年前从德国迁入的天主教新教徒的后裔。该镇居民始终保持民族传统习俗——青衣、马车、油灯,镇上的公交车仍然保留原貌,由两匹马做牵引动力。各项民俗资源和景观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特色旅游业在小镇兴起,每年有数百万游人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消费。

  因此,要在当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守卫精神家园,积极改善古村落地区民生,引导、帮助原住民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是基础。同时,农耕文明、诗书传家等农村文化的恢复与重建也不容忽视。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等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各类民俗、民间文学、美术、音乐、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的关注,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要积极探索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双赢的新模式,让成果惠及于民。也要增强当地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形成有利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乡村社会恢复各种民俗文化,让民众在日益城镇化的空间中拥有释放心灵、缓解压力、表达愿望的场所,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

  乡愁,对个人而言,是对乡村最初、最美好的记忆;对国家而言,则是华夏儿女对于农耕社会文明形态的温情和留恋。在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希望乡愁成为牧童嘴边的柳笛,为乡村振兴“交响曲”吹响动人的前奏。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