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文化铸魂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18/6/7 10:28:59  http://www.ditan360.com/   大众网  人气:9220

文化铸魂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调研(1)

作者:大众网调研组调研组组长: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大众网总编辑朱德泉;调研组成员:邢玉军、李春勇、王宗阳、侯晓、李连显

编者按:“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山东提出的殷切期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山东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大力实施铸魂强农工程,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山东高唐,传承民俗文化,丰富非遗业态,厚植文化优势,催生出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艺术创作等新业态。高唐在“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的探索、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整齐排列的房屋,一尘不染的街道,古色古香的茶楼,碧绿澄澈的水塘,目前的茶棚村正迈步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记者 王宗阳 摄)

前不久,一场特殊的“文化大集”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河崖孙庄文化广场上演。精彩的民俗表演,笔墨灵动的书画展,鬼斧神工的根雕作品,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麦秆画,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几千名居民前来捧场。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作为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画家孙大石的故乡,高唐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把发展书画文化列为乡村文化“菜单”的首位,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如今,高唐“书画之乡”的招牌不光是叫好,还很叫座。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需要我们书写更多“实干故事”。

走进三十里铺镇河崖孙村的墙上,随处可见山水泼墨,书画似乎早已经融入村民的生活。(记者 王宗阳 摄)

“高唐山水画”映衬“齐鲁富春图”

“湖光山色小苏杭,诗情画意金高唐。”走在高唐,你不仅会邂逅湖光山色,还会与翰墨之香不期而遇。

高唐梁村镇李化梓村,书画之风盛行。村中有位叫李玉珠的农民,人送外号“画痴”。说其“痴”,是因为不惑之年的他从六岁开始自学画画,一生经历坎坷,宁可吃糠咽菜也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对此,他的妻子崔红霞也曾满腹怨言。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李玉珠报名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但因初中学历,不符合学校招生条件。后来,李玉珠把自己的一幅作品寄给学校,被破格录取。他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是高唐盛行书画的缩影。作为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画家孙大石的故乡,高唐人历来钟情书画艺术,无论城乡、不分老幼,均爱写写画画,书画艺术早已深入到高唐人的心底。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河崖孙村,记者意外地发现,就连村子里的墙上,都被山水画“占据”。泼墨山水,已融入村民的生活。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子、孟子、墨子、李清照、辛弃疾等群星璀璨。对山东来说,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长期以来,高唐先后建设了李苦禅美术馆、孙大石美术馆、李奇茂美术馆、柴府花园、大觉寺等一批文化旅游景观。通过持之以恒地创优书画艺术发展环境,不仅满足了群众品书赏画、习书作画的需求,还实现了高唐书画产业的蓬勃发展。

“十三五”期间,山东加大了省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在乡村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集中保护展示乡村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如今,遍布山东各乡村的文体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成为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一幅翰墨飘香的“齐鲁富春图”,正在山东农村大地上演。

赛石花朝园是集碧水、绿荫、花海、书香为一体的高唐文化旅游新地标

“一朵花”可以绽放一个产业

前不久,一场特殊的“文化大集”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河崖孙庄文化广场上演。精彩的民俗表演,笔墨灵动的书画展,鬼斧神工的根雕作品,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麦秆画,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几千名居民前来捧场。三十里铺镇党委书记张立民语气自豪地说,村民以闲宅入股享受收益,对院落进行统一改造,出租给艺术家进行创作,提升了乡村格调。同时,他们还发动村民发展艺术民宿、手工艺品等,大伙鼓了腰包。

乡村振兴,必须要产业旺。如今,高唐把文化这“一朵花”打造成一个产业,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开花结果”。

位于高唐双海湖旅游风景区的赛石花朝园,几年前,这里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最近,这里“天翻地覆”,成了拥有碧水、绿荫、花海、书香为一体的高唐文化旅游新地标。每逢假期,这里游人如织,甚至带动了周边房价“坐火箭”。

赛石花朝园运营经理李德功介绍,这个园区主打“花文化”,是集各种名贵精品花卉植物种植为主的花卉主题公园,一期规划面积约500亩,投资预算2亿元。他们把产业链拓宽,将花文化与高唐地域文化、书画艺术特色相融相承,致力于打造弘扬传统文化、传播花卉文化、陶冶艺术情操和创新旅游业态的齐鲁赏花胜地。同时,结合吃、住、行、娱、游、购六大旅游要素,还赋予了花朝园观光、休闲、度假、婚庆、科普教育等功能,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高唐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告诉大众网记者,未来高唐还将以此为基础,结合书画文化,打造一个精品的书画小镇。

赛石“一朵花”,让以花为媒的高唐文化旅游产业绽放出迷人光彩,一系列新型文化旅游业态遍地“花”开。新模式、新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一刀切”。要严格功能区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以多样化为美,保持乡村固有的历史、文化、风俗、风貌等,使乡村振兴各具特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高唐针对深受群众欢迎的扛哥、落子舞、牵象舞、四根弦等26个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图为倪堂小学学生在表演落子舞。(记者 王宗阳 摄)

让农民“心里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源动力

“看见打花落,吃饭都忘掉;瞧瞧落子舞,干活劲头鼓。”烈日烘烤着高唐赵寨子镇倪堂村倪堂小学的操场,却挡不住七旬老汉王跃海的热情。他带领娃娃们练习“打落子”,在清脆响声的伴奏下,一边迈着自由灵巧的舞步,一边哼唱着古老的歌谣。

高唐落子舞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倪堂村便是这一传统技艺的发源地。落子舞以道具的奇特、音乐节奏的简易明快、队形的夸张变幻、舞步的灵巧多样而著名,堪称民间舞蹈家族中的一枝奇葩。王跃海老人说,落子舞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政策性保护。作为“非遗”,它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连娃娃们都很喜欢。现在,他每周要教六个学校的孩子跳落子舞。

不仅如此,高唐还针对深受群众欢迎的扛哥、牵象舞、四根弦等26个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并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在校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让非遗真正“活”了起来。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不仅需要外部发力,更要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和激情。群众喜欢些什么,党委政府就应该关注什么。让群众“心里美”,这是打造美丽乡村的源动力。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广场舞以其强身健体、简单易学、男女老少皆宜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城乡群众欢迎。高唐因势利导,鼓励群众跳起时尚欢快的广场舞。为了让农民也能尽情享受跳广场舞的乐趣,高唐还举办了全县广场舞培训班,向镇街文艺骨干传授技艺。如今,在这些文艺骨干的带动下,广场舞旋风已吹遍高唐的村村落落。

高唐县梁村镇党委书记任希恒满是信心地对大众网记者说,村民们有所乐、有所享,喝酒、赌博的没有了,精气神也高了,“心里美”成了咱美丽乡村的显著标签。

作为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画家孙大石的故乡,高唐人特别钟情书画艺术,无论城乡、不分老幼,均爱写写画画。(记者 王宗阳 摄)

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离不开文化铸魂。

在聊城的北大门,曾有一个贫困的小村——茶棚村。这个名字颇有些来历,据《高唐县志》记载,茶棚村于明朝洪武年间立村,原本并不叫“茶棚”,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此地,在一处草棚停脚饮茶,得知村庄无名,便赐名“茶棚”。

在没有按照这个“剧本”开发前,这个贫困的小村子无人问津。不过,现在你再走进茶棚村,看到的是一番如诗如画的景象:整齐排列的房屋,一尘不染的街道,古色古香的茶楼,碧绿澄澈的水塘,目前的茶棚村正昂首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深挖地名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唱响乡村旅游,茶棚村无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深挖历史文化,谋划特色村镇,是做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在这方面,山东大力实施铸魂强农工程,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比如,高唐三十里铺李奇庄村、河涯孙村诞生了李苦禅、孙大石两位书画大师,是书画艺术的发源地。利用两位大师的影响力,契合高唐县“书画之乡”的主题,打造的文化村使文化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姜店西郭村已建有大集和向阳花开生态农业项目,有一定的民俗旅游基础,通过植入民俗文化元素,使西郭村的民俗旅游提档升级,既凸显特点,又能带来更高的效益。尹集老王寨村特产的高唐名吃驴肉历史悠久,在明清时代即是贡品。走进尹集老王寨村,人们能感受纯正的乡村驴主题文化。

文化铸魂,为山东实施乡村战略“加速度”。根据规划,到2022年山东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取得重要突破,到2030年山东特色美丽乡村整体塑形,到2035年全省乡村“齐鲁风情画”全面展现,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