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作者:张雨倩 人气:16时间:2018-04-25 13:39:42
作品名称:
“冬日少雪”之殇
“冬日少雪”之殇
张雨倩
冬天来了,冰雪妖娆,是上苍赐予人们的美丽使者。
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曼妙多姿,冰雪氤氲着城市,城市更是因冰而美,因雪而艳。
可是在现在,尽管牢骚与抱憾,往往又一年暖冬已成定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这些“恶魔”已经肆虐多年了,似乎谁也阻止不了它们的兴风作浪,夺走了城市本应雪花飘舞的寒冬。气候异常、冬天暖和倒也罢了,“城中贫者”大可舒一口气;但是无雪的冬日,还能算得上是冬天已至吗?“瑞雪兆丰年”的年节景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荒野壮美,统统没了指望。
朔风凛冽,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这才应该是冬日的景象。可现在的冬日,在我国大多数的南方城市,甚至很多的北方城市,虽然偶尔也会短促地落下一阵雪子儿,砰砰地砸在人家的屋顶和玻璃窗上,但等人们惊叹“下雪”了,欲出门一睹芳颜时,她早就戛然而止,在风中消散了,再也寻不出些微踪迹。更多的是冬雨,落在地上即消融成水,泥泞不堪,令人厌恶。
早些年的不是这样子的——冬日的黄昏时若天色蜡黄,朔风凛冽,老辈人就会断言“晚间有雪”。果然,深夜睡在被子里,或许突然就会听到外面有人报告下雪了的喜讯;随后,夜深了,外面虽然静悄悄的,心里却仿佛可以听到雪花落下的轻微的扑扑声。清晨迫不及待地推门开窗,呵,好大的雪啊!一团团,一簇簇,如拉棉扯絮般从天而降。平地上,房顶上早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漫天皆白,鬼斧神工地塑造成一个玉树琼花、冰清玉洁的纯净世界!
那如地毯一样厚实、洁白的雪呀,教人舍不得践踏。步行或骑单车,雪地上会留下深深浅浅的印痕,人们战战兢兢地履薄冰,一不留神会滑倒,摔个“狗啃雪”,但精神大抵仍然是愉悦的,也不觉得寒冷。大雪有时会连续下几天几夜,屋檐下倒挂着一根根又长又粗的冰柱,水缸里也结了冻。最欢呼雀跃的还要属孩子们,他们裹着棉袄,戴着绒帽,在雪地里撒着丫子奔跑嬉戏,将雪花捏成团掷来掷去的,不多时一个头顶毡帽,用红萝卜雕成鼻子的可笑的雪人,便栩栩如生地立起来了,带给孩子们甚至大人们无穷无尽的欢乐……
古人喜“踏雪寻梅”,在雪中折枝后归来,可插在水瓶中赏玩,雅致之极。现代人哪里还有那种闲功夫,况且即便想附庸风雅,又何处寻觅雪中凌寒独自开的腊梅呢?可怜梅花失去了独特的环境与媒介,就算绽放了也显得平淡无奇。同样失落的恐怕还有松柏,岁寒却无雪,纵然不凋,也无从彰显其高洁的品格啊。一冬无雪,长此以往,恐怕现在的孩子们连雪是什么模样慢慢地都不知道了,可怜的他们当然更加领略不到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
早些年只要一下雪,人们都爱往公园里、湖畔去赏雪兼留影,情侣们尤甚。可是久已无雪了,纵然相机越来越昂贵先进,没有雪花作背景那也徒唤奈何呀!农谚云: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见,雪花除了可供玩赏,更有助于民生实用之功,冷冷的冰雪埋葬了害虫和病毒,带给人们可以预计的丰收年景以及身体的康健。没有了雪,暖冬更暖,怪不得田野虫害增多而城里流感蔓延呢!
旧时大雪,精明、会生计的人家会瓮贮了雪水,窖藏了冰块,待来年春天以雪水烹茶,在夏天取冰块制冷饮,最是相宜的。现在却也休想了,自然有机械设备随时可造雪制冰,但人造的东西如何能与自然造化之物相提并论呢?况且,如今就连极寒之地的东北也缺雪,滑雪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用机器造雪来救急,甚至收购雪块——往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之物居然也成了商品,岂非咄咄怪事?
冬日少雪甚至无雪,正如鲜汤调味里缺了盐,婚纱颜色中少了白,总归无趣遗憾得紧!但这怪谁呢?厄尔尼诺么?要怨就怨贪婪、无知和短视的人类自己吧。天何言哉,大自然总是按着常规运行着,四季更替、雨雪风霜,但人类偏偏为了一已之利欲,悍然地破坏生态,让生态安全不再,使得自然不再自然,气候也随之变化。
这是最可怕的事,当然也应该受到惩罚,少雪乃至无雪的冬天会不会是其中一种呢?但是如果我们不汲取教训,不注意低碳节能、绿色发展,仍然肆无忌惮地向天空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气温越来越高,那么或许总有一天雪花再也不会降临,我们无法应对这样的气候变化,只能像先民求雨一样诚惶诚恐地匍匐在地,向老天爷哀求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