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观点评论 > 正文

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将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2014/12/9 21:17:13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李振兴  人气:6076

  10月20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它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国人福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天公却不作美,又一场雾霾不期而至,严重干扰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公众的抱怨可能都被口罩严严实实遮住了。但遮不住的是,大家对四中全会的期待,期待通过依法治国的方略,运用法治手段,充分保障广大公民的环境权,让大家享受到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

  初步建立中国环保与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起步较晚,1977年启动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工作,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环境法律。截止到现在,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包括《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除此之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节能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规划》、《核电长期发展规划》等等政策性发展规划,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法律与政策环境。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几部专门针对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突出作用。

  这些法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低碳经济发展也进入攻坚阶段。早期制定的相关法律,缺乏综合性应对气候变化或者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立法。而在一些重要的低碳能源利用领域缺乏法律规定,如风电、核电。不仅如此,《煤炭法》、《电力法》等早期制定的法律已经不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碳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等新生制度措施仍然需要具体化,需要法律和政策加以统一规定。所以需要建立起一套更完善的法制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污,深化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减排目标,建设低碳社会。

  建立全面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中全会后,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那如何建立更完善的低碳法律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依法治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预防与治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构建起以宪法为根本,以经济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为保障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使低碳经济的发展真正为人民造福。

  宪法作为中国的根本大法,它为中国的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确立了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完善经济法和刑法等其他方面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环境权。

  经济法建设方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及实践经验,尽快完善制定综合性的能源基本法,以弥补已经出台的能源单行法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已经发布征求意见稿,共十五章,一百四十条,内容涵盖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低碳经济具体法规方面需要适时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依法规范和促进低碳经济行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法律监督则是让权力关进笼子的重要措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严格有力的法律监督,也就没有法治。制定行政法以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加大对环境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环境侵权行为,主观上采取无过错责任,赔偿标准则采取惩罚性赔偿,建议只要有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之行为,无论是否、有无造成严重后果,均应承担刑事责任,切实保护环境资源、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对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企业的扶植力度,对其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降低碳的排放量,鼓励和发展低碳经济。

  完善诉讼制度和诉讼时效。该制度有助于督促违法者改正违法行为,促使执法者正确执行法律,以弥补现行法律的不足。由于利益的多主体交叉性,公益诉讼的主体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多元的,即检察机关、政府职能部门、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在起诉时,应当放宽主体资格,只要存在危害环境之行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潜在的受害者均可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诉讼时效方面,我国法律规定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三年的诉讼时效对突发污染事件等损害赔偿通常不会有问题。但是,我国民事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是20年,而由于环境污染的累积性等特点,环境污染所致的损害有时需要几十年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对环境侵权的损害赔偿应进行灵活规定,以使受害者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总而言之,四中全会后,中国法治建设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只要采取框架立法的形式将有关低碳经济的相关制度予以原则性、纲领性的规范,为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并辅以配套的法规政策,方能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