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产业园区 >  产业园区 > 正文

工业园区多点“含绿量”,产业发展更有“含金量”

2024/4/19 14:28:37   桂林日报      人气:4177

0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它孕育着生机,萌动着活力。绿色低碳发展,本质是可持续发展,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围绕桂林国际旅游名城特点,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聚集、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精准发力,有力推动园区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并为桂林探索在漓江流域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公布了2023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单,全国共6个案例入选,其中,经开区“构建智慧管网”典型案例上榜,这也是本次广西唯一入选的案例。

  工业园区亦能如诗如画
  近日,记者坐车沿着临苏路一路向桂林经开区行进,道路两旁茂盛的行道树傲然挺立,低头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抬头可见的是蓝天白云。
  漫步在苏桥镇凤鸣湖畔的桂林经开区党建共建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美景,湖水清澈,树木茂密葱郁,湖边各类绿植长势喜人,不时传来鸟鸣声,令人赏心悦目。登高俯瞰,一幅“园中有林、园中有花、园中有湖”的画面尽收眼底。
  步入园区中的企业,同样是一片绿意盎然。“车间里热气腾腾,一出车间就是大片绿化区。”工人们也表示企业的环境很好。
  记者走进桂林恒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看到了一大片绿化区,这是一座集约的现代化花园式工厂。
  桂林恒保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是国内乳胶行业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医用手套、避孕套、家用手套及工业、军用防护手套等产品。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该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完善。
  近几年,在桂林市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桂林恒保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重新规划了初期雨水收集管路,调整了污水处理工艺,为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了密闭收集系统,确保处理后排放的污水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废水的异味也消失了。
  “‘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是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公司坚持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不向附近河流排一滴废水,不向空气中排一口工业废气。”桂林恒保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废水处理方面,公司采用“AO生化法污水处理工艺”,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在废气处理方面,公司采用“UV光氧&湿式除尘器法”,从而达到有效治理废气,完成达标排放。公司将围绕“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以“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力求提高控制污染及资源利用的水平,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桂林恒保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2023年9月,该公司被自治区工信厅评为“广西绿色工厂”;今年1月,该公司又被市生态环境局评为桂林市首批“无废细胞”单位,成为我市首批“无废工厂”。
  桂林恒保只是经开区加快园区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经开区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0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占全市的20.83%,拥有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24家,占全市的18.9%;拥有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家,占全市的23.33%。

  生态打底,绘就绿色产业画卷
  2024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明镜可拭不可琢”,化“人为”为“天造”,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不断增强桂林山水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
  “桂林经开区远离漓江,地域广阔,可以缓解主城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设立经开区,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做强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保护漓江和加快桂林工业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桂林探索具有旅游城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大实践。”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回忆起园区最初设立目的时如是说。
  成立伊始,经开区即确立了打造绿色园区的目标。多年来,在新型绿色工业核心理念指导下,园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均围绕新兴产业方向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园区绿色产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2018年,经开区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也是广西首个国家级绿色园区。
  “截至2023年底,经开区入驻工业企业超700家,其中规上企业143家。”桂林市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付鹏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经开区,园区环境保护也面临着重大压力。在此背景下,2023年,经开区正式启动实施了罗汉果小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EOD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28.8亿元,以园区青龙湖—凤鸣湖—洛清江生态廊道治理修复为主要目标,依托罗汉果特色产业小镇发展为生态治理提供反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宜于产业园区生态治理的全新EOD模式,实现模式创新,即经开区特有的“水—果”EOD模式。依托项目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生态廊道修复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类项目,以及罗汉果特色产业相关的产业开发类项目。
  付鹏说,以实施生态廊道修复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类项目为契机,经开区大力开展水污染整治工作,通过因地制宜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不同行业污水的分级分类处理、建设数字化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人防+技防”的环境监管机制等措施,提升了园区与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协同治理水平,污水处理厂进水超标情况大幅改善,园区洛清江整体水质逐年好转。
  目前,经开区内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已基本覆盖全部开发区域,企业污水纳管率达100%,配套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为2万吨/日。
  为精准构建园区污水排放特征模型,经开区管委会组织企业通过园区数据化平台定期填报有关信息,建立园区排污单位“一企一档”,摸清污染排放底数,为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服务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构建智慧管网监管体系,在园区18家企业的废水口、2个泵站、1个污水处理厂和多个管网汇水节点布设了环境监控传感器和视频监控一体化终端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对相关污水排放指标进行秒级监控,可及时发现管网破损泄漏问题,环境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付鹏介绍,园区搭建的“生态环境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线监测因子出现异常数据时,自动通过APP和短信向管理部门、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第三方服务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水质采样、排查溯源,指导企业及时调整工艺,确保水质稳定排放。此外,园区还定期组织专家深入重点排水企业、污水处理厂、罗汉果小镇预处理站、人工湿地等单位,指导企业开展整改,协助企业进行规范化建设。

  优化环境,让园区绿色动力更足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升水环境保护水平,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023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会同生态环境部7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30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评审、现场调研和线上公示,于近期评选出2023年度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6个,其中,经开区“构建智慧管网”典型案例上榜。
  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途径,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开展产业园区环境优化行动,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园区市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水、供电、给排水等各类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固废处理等公共设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关键公共设施短板。积极探索工业旅游发展模式,依托罗汉果小镇、华为、深科技、领益智造、比亚迪等现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具有桂林特色的工业旅游企业,打造工业旅游线路,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添砖加瓦。
  “绿色发展是打造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绿色低碳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修志认为,当前,我市工业绿色转型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经开区在打造绿色园区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保护桂林生态环境、推进漓江流域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发展工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事实上,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关键。建议我市有关部门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助推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从一个个企业到整个园区,从理想到现实,相信经开区的绿色动力会越来越足,相信桂林绿色发展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