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快递包装如何实现社区循环?这场讨论碰撞出很多妙计

2024/4/17 15:45:03   中国环境APP      人气:4427

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320亿件。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巨量纸箱、泡沫塑料、胶带等快递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处理负担。而作为快递业务全链路的末端,社区居民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快递包装的最终“归宿”。

那么,怎么激励居民参与到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中,让快递包装在社区里循环起来?近日,记者参加了由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主办的可循环快递包装激励政策沙龙,来自社区、NGO、企业、社会创新团队的环保达人们齐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

成本高、回收难—— “可循环”推广面临重重困境

“大家听说过可循环快递箱吗?”

“大家收到和使用过可循环快递箱吗?”

讨论会上,主持人接连向大家抛出两个问题,前者几乎全场举手,后者则只有寥寥几人应和。这引出了可循环快递包装进社区的第一个困境——可循环快递包装本身“产量”较低。

“当前,居民参与循环包装回收意识普遍较低,末端回收基础设施不健全,包装标准化问题使企业间共享共用难,导致循环周转率较低,循环包装整体运营成本偏高,丢失严重等问题。”京东物流资深包装专家郭润坦言。诸多原因导致可循环快递包装成本攀升,企业动力不足。

对此,宝洁大中华区供应链包装创新总监杨万敏也表示:“一直以来,宝洁都在不断开发和推广创新绿色包装,但规模化应用时机还不成熟。因为高品质循环箱,必须有可靠的闭环回收为依托。”

那么在社区,现实情况如何?“我们小区就是大家所说的‘老破小’,‘60后’居民超过一半,循环回收的新观念不易被接受。同时小区可利用空间有限,没有多余位置设置循环包装回收站点。另外,在快递员送货时,可循环快递包装往往需要占据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沟通时间,这也大大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量……这些问题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潍坊九村居委会代表在交流中提出了现实困难,引发不少共鸣。

走进高校、街道、社区——“可循环”已开始有益探索

虽说困难重重,但各方已经开始做出很多有益探索。

“我们与京东合作,在高校开展的循环箱试点非常成功,回收率90%以上。”灰度环保市场总监王凯在分享中提到,从他展示的“高校循环箱链路”图可知:校内师生从京东下单后,通过订单分析,由京东仓库拣选订单进行循环包装预包装操作后进行派送。在回收阶段,入户派送的可循环快递包裹,可现场预约时间由快递员发起回收,或通过宣导环保理念、社交平台分享、小额政策激励、品牌方折扣券等方式激励师生主动将循环箱投至固定回收箱或京东网点。最后,循环箱会从以上3个渠道再运回京东仓库,完成循环。

在社区,循环箱服务也在尝试。“我们联合循环箱服务商,借用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的空间,在驿站内配置回收装置用于暂存,到达数量后循环箱服务商上门回收。同时张贴回收宣传海报,居民参与回收循环包装,可获得积分或现金奖励。”郭润介绍,目前的效果也不错,居民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嘉兴路街道,智能回收站已经在很多小区普及,备受居民欢迎。居民向智能回收站确投放可回收物后,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可在微信直接提现。该街道安丘居委会代表也在现场交流:“智能回收站对快递箱的回收效果很好,回收仓体经常爆满,我们一直在增加清空频次。未来可循环快递包装进社区,我们也非常愿意尝试。”

融入减量化、碳普惠——“可循环”的未来值得期待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电商、快递行业经营者快递包装减量化意识显著提升,大型品牌电商企业快递过度包装现象明显改善,在电商行业培育遴选一批电商快递减量化典型,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比例达到10%,旧纸箱重复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在政策指引下,快递包装减量化发展、可循环快递包装研发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京东在快递包装减量化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通过变更纸箱结构,采用瘦身胶带、更薄的防水袋等措施,2023年实现减碳2414吨、减塑1.5万吨。”郭润说,“但是,包装问题绝不是某个行业能够解决的,需要供应链上下游密切合作,从源头上着手改变传统包装设计理念。”

关于这一点,杨万敏也提到:“在快递包装付费及循环包装押金制度尚未建立时,大幅降低循环快递箱成本+社会化资源化回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索。”

除此之外,在本次交流中,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副总经理李瑾分享了上海碳普惠的机制特点,通过项目及场景涉及,将小型项目、社区家庭与个人的减排活动进行量化、记录,转化成碳积分后进行权益兑换,若将可循环快递包装接入碳普惠场景中,能够激励居民参与和获取政策支持,也不失为一种未来发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