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网讯 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行业的低迷状态影响到PE的投资热情。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清洁能源VC/PE投资金额较往年大幅缩水,投资案例数未达到近四年来任何一年的一半。尽管如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众多PE界知名人士还是看好清洁能源在国内的长远发展前景,行业寒冬下,他们在深挖各细分领域的潜在投资良机。
与企业一起“猫冬”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清洁能源领域共披露VC/PE投资26起,所披露的投资金额为2.94亿美元,相对2011年全年165起、涉及金额26.59亿美元的辉煌战绩,2012年上半年的表现可谓大幅缩水。清洁能源受到的冷遇给了PE界重新审视行业发展前景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面对行业的不景气,他们宁愿选择与企业一起“猫冬”。
哈德森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清洁能源、清洁技术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亿美元。其中国主管合伙人沈忠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真正的“饥饿游戏”,一场生存游戏。他认为,自2005年至2008年,中国很多投资人赚到了一笔钱,但2008年以后冬天的趋势已经显现。“光伏产业的冬天真的冷,企业发现自己的财务状况很差,而且很孤独。”他说。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表示,2005年德同资本以每股5美元投资无锡尚德,一年之后上市,德同资本在每股40美元的价格退出,获得20倍回报。但现在光伏行业一夜回到解放前,中国的太阳能产能超过全球新装机的能量,严重过剩。4000家企业只有3家到4家是在盈亏平衡附近徘徊,其他全部亏损。
寻新热点做早期投入
尽管行业大背景不容乐观,但清洁能源在国内仍有长远发展前景,这是众多PE界知名人士的共识。只不过,大家的投资兴趣点已发生转移,而且,产业中萌生的一些新的投资“蓝海”也给了他们不急于求成,着眼做早期投资的机遇。
青云创投合伙人李立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人类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趋势,国家面临的环境挑战也没有减少,清洁技术领域会有很多机会。
常春藤资本创始合伙人夏朝阳认为,以光伏为例,未来的投资“蓝海”将不会局限于目前从多晶硅到拉片、电池、组件的传统产业链,做系统集成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投资项目可能机会更多。“未来3到5年,谁有比较强的设计基础、比较强的工程施工技术、比较强的运营能力,谁就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他说。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认为,太阳能和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现在基本上进入一个投资低谷区,但是这个领域还有众多投资机会。比如说在太阳能背板材料方面,就有很多替代性机会。
沈忠民表示,尽管近期清洁能源投资势弱,但哈德森资本近日与扬州市合资成立了一支人民币基金,投资广泛涉足产业下游系统集成领域。
除传统领域的新投资亮点外,一些产业链延伸领域,例如储能电池方面,近期也越来越受资本青睐。
里昂证券清洁资源中国基金总裁周志科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些新兴领域国内外研发水平处于同一梯度,因此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无疑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一些专注于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家很多都是海归派,在国外已经积累起很深的创业团队意识,这容易支撑其走出传统产业的桎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而这些都是PE对于创业项目十分珍视的优良品质。
并购退出受PE青睐
据统计,2012年至今,已有7家光伏行业拟上市企业在国内IPO进程受阻。即使IPO成功的清洁能源企业退出回报率也遭遇新低。
这一局面给习惯以IPO退出获得回报的PE们当头一棒,他们不得重新思考更稳妥的退出方式。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行业寒冬持续加深,清洁能源领域将出现全面整合期。大企业借行业低迷期兼并重组中小企业的现象或进入集中爆发期。据业内人士预计,仅太阳能行业就可能有近100家欧洲公司在市场上等待并购买家。而在过去一个多月内,就有三家国内清洁能源公司在海外进行并购。
业内分析指出,目前清洁能源企业财务状况已接近盈利平衡点,甚至濒临破产边缘,这将导致针对国内清洁能源企业的并购潮来袭,而其中拥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将备受资本青睐。据海外媒体报道,投资者看好昱辉阳光能源和阿特斯阳光电力这两家公司,认为其可能成为潜在的被收购目标,甚至可能引发收购战。
据了解,上述并购行为中,参与其中的PE公司退出回报都十分可观。业界普遍认为,在IPO退出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之时,相对风险较小的并购退出方式将越来越受PE重视。
“与其不切实际地指望拿到10倍甚至百倍的回报率,不如选择推动投资企业被并购,至少可以不用担心行业继续低迷可能带来的血本无归风险。”一位PE观察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