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碳中和基金 > 绿色信贷 > 正文

绿色金融有“筐”尚缺编筐口 底部风控需助力

2011/4/26 17:05:15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人气:142393

近日,在主题是“全国低碳形势下的中国金融业发展方略”的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表示,实行绿色金融对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经济,已经在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需要看到,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机构持续介入的后劲明显不足,要实现可持续性或许还需要建立起多方共同承担潜在风险的机制。

     有“筐”尚缺编筐口

    “绿色金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但时至今日,国内对于其的界定仍比较模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就指出:“现在的情况,绿色低碳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很多产品从本身来看是绿色低碳的,但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就不一定。有一些看起来从个别方面是绿色低碳的,但从整个的经济整体来说,又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在此方面,世界银行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程序和政策。几乎所有基础设施的贷款,都无一例外进行全面环境效果、社会效益、以及对于人文发展的影响等一系列严格的评估。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经济学家王君介绍,“世界银行所有研究领域有专门的人员研究,这些评估都是非常明确的,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包括文化等,都会采取一整套的措施。我们为此聘请了专业的人员,并且要求每一家参与的商业银行,都要安排专职环境和社会保障的人员,定期进行评价”。

    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国际银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贷款“赤道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而那些采纳了“赤道原则”的银行又被称为“赤道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业中,目前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

     风控制约机构内在动力

    “绿色金融”业内关注的还有其可持续的内在动力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目前,虽然不少商业银行都纷纷表态要支持三农、支持低碳发展,但政治表态之后,还看不到一个商业金融机构自发地持续介入。“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是一种内在性的表现,我们要积极探索怎么样合理可持续地配上一个“雪中送炭”的机制,超越锦上添花的直接成果效益,而可持续打造这种同时追求发展后劲和政策的外部性”他说。

    当前,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几千家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也意识到领导层贯彻区域发展战略。但以政府和财政为背景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起来大多碰到两难问题。绝大多数这样的机构资金萎缩,看不到后续的财政规范进行,实际业务往往开展不起来,甚至不得不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贾康表示,要找出路,操作上面必须努力形成方案。他建议,可以探索打造第一个政策性的风险承担机制,实施市场化的运作,让政府资金、民间资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以股份的形式,最终成为风险共担。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也表示,政府在低碳金融领域发挥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但低碳产业依靠银行商业性的资金投入要有风险的评估,完全依靠银行的信贷投入并不现实,因为有些低碳性产业并不成熟,风险性超出了商业银行可以单独承受的范围。

(责任编辑:关婧)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