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统筹推进洪涝灾害防治与气候韧性提升

2024/7/12 16:23:00  中国环境报     人气:2457

◆罗锦程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诱发的“黑天鹅”气象灾害事件趋多趋强,短时强降雨、洪水、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纪录的洪涝灾害事件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6月开始,湖南省持续出现大范围暴雨、特大暴雨,局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当前,我国仍存在对气候风险认识不足、工作机制尚不完善、资源投入和行动力度亟待加强、适应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为此,笔者建议,要尽快完善气候变化背景下与我国新时代基本国情相适宜的洪涝灾害防治策略,统筹推进洪涝灾害防治与气候韧性提升。

建立健全防汛抗洪与应对气候变化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基于气候、生态、人类社会等多系统耦合的气候韧性发展模式。树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韧性思维,坚持因地制宜、因灾制宜,加强水利、应急管理、气象、发展改革、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以及军地应急联动,实现洪涝灾害灾前、灾中、灾后不同阶段全过程治理。遵循“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促进全社会参与,加强人、财、物、技术、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治理机制、信息支撑等全要素投入。强化气候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防汛抗洪应急响应机制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机制。

推动洪涝灾害防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促进VR/AR技术、AI算法等现代新兴技术与防汛救灾行动的融合应用。配合全天候监控系统,构建灾害监测感知体系,全面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气象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搭建洪涝灾害防治数据信息平台,分析研判灾害规律。锚定应急管理设备轻量化、小型化、机动化的发展方向,加大巡堤查验无人机、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等新型救灾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升防汛抗洪效率以及智慧防汛减灾的能力。

积极防范气候风险,着力提升城市雨洪灾害防范和抵御能力。以《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政策为工作主线,深化气候投融资、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等试点工作,有效应对暴雨、强风等恶劣天气,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相对可靠,提升城市在极端天气下的宜居性。统筹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洪排涝,推进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预警预报等措施,建设高精度城市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和预估基础数据集,提升城乡水安全保障水平。突出“一城一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推广建设以绿色建筑为核心主体的海绵城市,加快布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缓解强降雨对城市所造成的冲击,推动城市气候韧性大幅提升。

持续深化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完善多边国际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机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着力点,落实好《“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推进各方在气象观测、卫星遥感应用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防灾减灾人才智库,成立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防灾减灾组织。推进跨学科国际减灾科技计划,减轻与极端天气事件有关的风险,更好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The Early Warnings For All Initiative),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下,形成国际防灾减灾新格局,为积极推进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