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低碳智库 >  智库动态 > 正文

理性看碳价系列①|脱离产业绿色发展单纯看涨碳价?不理性!

2024/8/22 14:40:23   中国环境    中环报记者刘良伟  人气:2785

全国碳市场中的碳价走势颇受关注,生态环境部不久前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也记录了“碳价过百”这一重要节点性事件。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总经理刘杰告诉记者:“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碳减排提供灵活选择,在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同时带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因此碳价信号非常重要。”

碳价受哪些因素影响?目前一些市场主体对碳价长期“看涨”,业内人士为何认为这是非理性的?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碳价波动的背后,哪些因素在驱动?

观察碳价的波动情况,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和政策、市场预期等密切相关。刘杰介绍,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3年间,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每日收盘价在41元/吨—104元/吨范围内。2024年以来,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和全国碳市场扩容等工作的有序推进,提振了市场的长期信心,碳排放配额市场价值被逐步认可和接受,今年4月24日配额收盘价首次突破100元/吨。

江苏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卫旺告诉记者:“碳价是与产业、政策、金融、经济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条例》的出台和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的有序推进成为驱动此次碳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市场对配额的需求可能增加;另一方面,预期配额分配政策收紧以及严惩配额清缴违法等规定产生影响,引发配额价格和成交量走高。”

除了政策和市场预期,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碳价的波动?

刘杰说:“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技术进步、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从微观和短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例如配额发放总量、有偿发放比例、清缴履约政策、市场调控手段等,都会对市场上配额供给和需求产生冲击,从而引起碳价的变化。”

配额分配是影响碳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实际情况如何?

记者注意到,就全国碳市场的实践而言,无论是已经完成清缴的全国碳市场前两个履约周期,还是尚未完成清缴的第三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都贯穿了“盈亏基本平衡”的理念。

例如,《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配额发放量分别为50.96亿吨、51.04亿吨,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应清缴配额量)分别是50.94亿吨、50.91亿吨,分别盈余147万吨、1298万吨,占配额发放总量的0.03%、0.25%。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盈亏基本平衡,符合政策预期。

虽然业内对免费配额发放有逐渐收紧的预期,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告诉记者,根据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3年配额分配基准值按照全行业0.5%的配额缺口率设计,总体来看缺口率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2024年的基准值在2023年的基础上下降0.5%,这与近3年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碳排放强度平均下降率基本相符。

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不宜过高或过低

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碳价呈现略有波动、稳步上扬的态势。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度)综合价格收盘价在50元/吨—82元/吨之间波动。在第三个履约周期(2023、2024年度),收盘价突破百元后,近期收盘价大概在90元/吨上下,较启动时48元/吨的价格上涨88%左右。

刘杰告诉记者:“全国碳市场汇集市场主体交易信息,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碳配额价格信号,鼓励减排成本低于配额价格的重点排放单位更多地减排,并将富余配额出售获得经济激励。实际排放量多于初始分配配额量的重点排放单位,或者减排成本高于配额价格的重点排放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配额清缴,从而有效降低重点排放单位实现减排目标的整体成本。目前全国碳市场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配额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符合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和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特征,也与国际上同类型碳现货市场价格随履约周期变化的特点基本类似。”

如何看待碳价波动?刘杰说:“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因此出现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碳价过低会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会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因此,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探讨碳价,首先要思考这个价格是谁的价格?真正的碳价应该锚定在社会经济体系中,企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的市场价格,这是本质问题,一定要强调市场的作用。其次,谁来发现碳价?不是政府发现,也不是企业发现,应该是市场在动态调整中逐渐发现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通过动态耦合,慢慢逼近一个合理的排放价格。

如何理性看碳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碳价上涨是相辅相成的

就全国碳市场的碳价而言,一些市场主体表现出长期“看涨”的心态。从大方向上看,未来碳价大概率会继续上涨,但业内人士为什么认为长期“看涨”非理性?

卫旺告诉记者:“政府要推动的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变大,而不是推动碳价上涨的空间增大,这两者不能划等号。如果产业不能高质量发展,单纯推高价格可能会让产业‘宕机’。目前,我们的碳价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碳价还有很大差距。但假如我们只盯着碳价,推动我们的碳价现在涨到100欧元/吨,那很多企业就没有发展空间了。目前,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一头,即碳价确实有上扬的趋势,但可能没有关注另一头,即全社会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发展动能的实践有哪些、成效如何,没有更多地关注产业是否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碳价上涨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同频,脱离产业的绿色发展单纯‘看涨’碳价,是一种不理性、不科学的行为。可以说,如果没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支撑,碳价上涨的空间是不存在的。”

目前关于碳价,市场有不同的情绪存在。除了“我长期‘看涨’,所以惜售,不想卖”以外,还有“我想炒碳价”等。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都是不科学的。针对炒作碳价的投机行为,可以发现,不管怎么炒,碳价只会在有限的空间内波动。而针对惜售的情况,政府也在进行有效引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扭转这种局面。

卫旺说:“这些行为错在将碳资产作为投机对象,实际上真正应该作为投资对象的是绿色发展权益的议价能力。政府想要推动的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国碳市场是一个有效抓手。政府希望的不是去炒高碳价,而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然后通过CCER、绿色权证等方式奖补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的企业或者其他市场主体。也就是说,绿色发展的机会越多,碳价上涨的空间也就越大。反过来,碳价上涨驱动的不是碳价本身,而是绿色发展的动能加大、绿色发展权益的价格上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者是有机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