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源网荷储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更高要求。电力调度机构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中枢,承担着保障电网安全、保障电力供应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等多方面职责,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新形势下面临多方面新的挑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工作举措,助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调用水平,有效支撑新能源消纳利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新型调度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电力调节资源调用方式,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
一、充分认识《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能源转型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调节电源与互联电网建设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多方面成效,新能源保持高速度发展、实现高水平消纳。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控制对象发生深刻变化。电源结构由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建设,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传统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特高压电网加速建设,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网等新业态不断发展,全网一体化格局、配网有源化特征日益凸显,高低压、源网荷相互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运行方式更加复杂。负荷特性由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变频空调、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化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尖峰负荷快速攀升,峰谷差进一步加大,调节资源需求不断提高。控制对象由集中式常规电源和新能源、交直流电网设备扩展至海量异构的源网荷储全环节,未来较长时间内系统技术仍将以交流电技术体系为基础,但随着传统同步电源占比不断下降,新型储能、构网型设备等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快速发展,电网稳定支撑由同步机为主向同步机与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并重转变,电力平衡基础由确定性常规电源为主向不确定性新能源为主、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为辅转变。
以上新型电力系统的多方面深刻变化,给调度运行控制带来新要求、新挑战,电网安全、电力平衡、市场机制、专业管理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之处。其中,调节能力不足是最为突出和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新能源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大电源和发电增量主体,新能源“靠天吃饭”的特点使得传统“源随荷动”平衡方式面临挑战,调节能力不足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消纳和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在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相关前期工作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及时出台《实施方案》,采取更有力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调节能力专项行动措施,为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消纳和发展问题提供指引。
二、准确把握《实施方案》工作要求
《实施方案》聚焦调节能力不足问题,制定规划、基建、运行、市场、价格等多方面工作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其中,运行是检验成效的关键环节,《实施方案》对完善调节资源调用方式提出相关要求,是各级电力调度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
一是完善调节资源的分级调度。坚持和强化“统一调度、分级管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求,合理划分调度管辖范围,提升调度业务协同效率。国调中心组织各级调度统一制订主网稳定管理措施、统一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各级调度机构在各自调管范围内严格执行统一决策,实现调节资源的协同优化,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促进调节资源在省间-省内协同调用,省间调节资源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调节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省内调节资源保障省内电力调节需求,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系统调节的积极性。
二是明确调节资源的调用序位。要综合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制定各类调节资源调度序位表,规范调度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发挥好市场作用,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按照市场交易结果调动各类调节资源,并加强交易结果与调度序位校核分析。对于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或者尚未参与市场的调节资源,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调节资源的调用价格和调用机制,充分发挥好调节资源保供应、保消纳作用。完善“激励相容”的市场和价格机制,优先调用调节性能好、经济成本优的调节资源。
三是做好调节资源的优化调用。抽水蓄能方面,坚持并优化两部制电价政策,推动抽水蓄能参与市场,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发挥抽蓄机组快速调节作用。煤电机组方面,推动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完善现货市场机制,激励煤电机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经济调节能力,同时通过优化调度减少主力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日内启停调峰,确保煤电效率和安全性。新型储能方面,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调用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建储能结合新能源预测进行优化调用,推动具备条件的配建储能接入电网统一调度和参与市场。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方面,坚持“联营不联运”原则,完善市场交易和偏差处理机制,推动相关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协调调度内部资源,平抑整体出力波动。
四是应用智能化调度控制技术。建设新一代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创新,“电力+算力”深度结合,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发输变配用全过程、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各类调节资源的精准调控能力。有效支撑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多网融合互联,实现运行状态全景监测、海量资源精准控制,提高电网安全性、适应性、互动性、灵活性。夯实电网数字化水平,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和有序管理,支撑电网业务高效运转。
三、扎实推进《实施方案》落实落地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划出了工作重点。下一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抓好《实施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推进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构建认知、防御、平衡和控制体系,强化科技、装备、管理、队伍支撑,助力新能源安全和高质量消纳,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运行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构建双驱动复杂系统认知体系,保障电力系统调节运行时的安全稳定。适应稳定机理变化、源荷高度不确定性和运行方式去典型化的新特点,建设模型和数据双驱动、离线和在线双驱动认知体系,推动仿真尺度从机电暂态向电磁暂态提升,强化规划与运行衔接,完善短周期分析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提升稳定分析深度、广度、精度。
二是构建全维度主动安全防御体系,确保调节资源涉网性能安全可靠。推动新能源从依赖跟随型向主动支撑型转变、稳定管理由“系统分析”向“控制设计”转变。强化主动防御、广域协同、在线监视,研究适应电源特性变化的保护新原理,加强连锁反应阻断措施研究应用,部署宽频振荡防控手段,提升三道防线适应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升级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装备,部署内控技防措施,增强攻防对抗能力。
三是构建全要素综合能源平衡体系,支撑调节资源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健全多时间尺度气象和水文分析手段,强化气象预测关键支撑作用。变革电源单向匹配负荷变化的平衡方式,形成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的新型模式。不断完善“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电力市场体系,全面建设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形成市场主导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以电碳协同为优化目标,统筹提升保供和消纳能力。
四是构建一体化主配协同控制体系,服务各类型调节主体并网入市、高效运营。强化调度在电力生产全环节的纽带作用,有效统筹发输变配全链条和规划、基建、运行、检修、交易等各环节。完善五级调度贯通机制,推动运行控制从突出主网向全网协同转变。健全新业态调度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多元海量资源协同优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