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尽快完善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避免公路噪声扰民

2024/7/10 15:30:47  中国环境APP     人气:2981

生态环境部近日首次发布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公路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导则》)。《导则》的亮点之一,就是对公路噪声污染防治提出更加严格要求。

近年来,噪声污染已成为广大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交通噪声就是噪声投诉的重点之一。《导则》将噪声作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有助于从源头解决公路噪声污染,保障群众的宁静权利。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向边远地区延伸,公路噪声同样会对沿线动物造成影响。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公路网两侧5000米范围内共有自然保护区721个,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7.9%。做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降低公路噪声对动物生存的干扰,有助于切实保障我国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我们也要看到,公路造成的噪声污染不只存在于建设阶段,更存在于运营阶段。与相对成熟、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比,噪声污染在公路运营期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公路在设计阶段做出的估算与实际运营期的情况,可能会有差异,有必要在公路运营阶段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2015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水利、水电、采掘、港口、铁路行业中实际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较大,且主要环境影响在项目建成运行一定时期后逐步显现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行业中穿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但目前,涉及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建设并未被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21世纪初,只在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试点工作。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逐步完善的同时,要尽快完善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

公路一旦建成,运营期限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随着时间轴不断拉长,公路车流、周边生态环境等都会发生变化,决不能认为开展了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就一劳永逸了。在长期跟踪公路环境影响的同时,要完善机制,对于新出现的噪声污染情况及时予以解决。在这方面,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北京某小区长期受附近五环路噪声困扰,小区建设之初,五环路上车辆较少,噪声符合标准。如今随着五环路上车辆不断增多,噪声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种问题,当地社区积极与生态环境、交通等多部门协调。在利用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资金建设隔音屏的同时,交管部门也利用设置限速、禁止鸣笛等举措,大大减轻了居民的噪声之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成公路扰民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比如,江阴法院近两年就受理了60多起宁沪高速公路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件。只有尽早建立健全噪声污染解决机制,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避免公路噪声成为群众的心病。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已经实现从解决“有没有”到解决“好不好”的转变,更加注重推动“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要拉长公路噪声管理“时间轴”,让人们在享受公路带来的便捷通行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切实保障公路沿线的百姓和动物安乐栖居。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