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1.     区域频道: 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西北
当前位置:专题 > 专题 > 正文

增强自信,为理想而奋斗

2010/10/15 16:14:47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人气:9169

 

如何成为“校漂”中的一员,我几乎都不记得了,只是在印象中还残留着毕业时那种对校园及学校生活的强烈绻恋,还有那对未来、对社会的不确定性暗藏的不安和紧张……为了平复这种复杂的情绪以及面对离去的同学那种伤感之情,我曾努力的淡化这段时间,除了必需去做的那些事,去办的那些手续外,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一同为保持生活不发生“巨变”而努力,在许多人眼里根本看不出我们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好像我们离毕业遥遥无期……渐渐的,我们就成了校漂族。
 
  (一)三个人三种生活。
 
  我和小韩、小张都可以算是校漂族。最幸运的是,我们在校内租到了房子,那是我们大学那批最老的教工宿舍,也许过不了两三年就会被拆除,而此时已有一些教职工早就不在这里居住了,他们会把房子租给一些新晋的年轻助教或研究生、博士生们,其中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准研究生或校漂们。
 
  尽管我们三个都住在校内,都仍然像未毕业之前那样去学校食堂吃饭,每天走过学校那些熟悉的小径,到熟悉的教学楼寻找熟悉的教室看书或自习,但实际上我们三人的生活并不相同。
 
  小韩是外地学生,老家是贵州山村的,她希望留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下去,可是如今的现实告诉她以及许许多多大学毕业生,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找到,何况还是一个外地人。相对来说,本地户口会更方便一些。但她又实在不想回老家去,作为一个女生,她也情愿在这个读了四年书的城市找份工作,其他陌生的城市需要更大的勇气。而且,其他城市也未必比这里更容易接纳一个外地女大学毕业生。从毕业时起她就在四处奔波,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继续在校园里漂着,带着些焦急和无奈,但她还会自我安慰——至少她尚且不必为没地方住而发愁,学校里环境熟悉,气氛也好,相对安全,关键的是这房子租金并不太贵,三人分摊后,合算许多。
 
  小张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她家里条件本不错,可是嫌回家就被管制,还是在学校自由,于是打着准备考研的名义继续住在学校里,每天也去自习室泡一会儿,看看书,还报一个考研辅导班,但我们看着她并不是十分拼命的样子,生活悠哉悠哉,完全和她上大学时一模一样。复习功课、准备考研这件事看起来,还不如谈恋爱在她生活中的分量重。每天用来和男生约会的时间占了多半。她在大学期间前后交过两个男友,后来不了了之。不知是不是为了使她的“校漂”生活看起来更像回事,她交了个正在读研的男友,花前月下。
 
  而我,我怀疑我自己是不是也代表了某一类校漂族——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方式,尽管人们说现在校园也不是一方净土了,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社会简单的多。首先,住在外面也是要花钱,环境还是不如学校里好,租金又高;其次,在食堂里吃饭,在大学生们中间穿梭,感觉自己还是学生一般,心情便出奇的轻松快乐;再次,就算是自然环境大学里都比外面好许多,更何况看到同学们的样子,自己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也不是没找到过工作,但是那份工作既与我的专业无关,同时更不是我兴趣所在,反而没两天就感觉到了公司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强烈的暗中漩涡,简直让我精神抑郁!坚持了没多久,感到再这么下去自己都会精神分裂,最终还是放弃了……
 
  (二)三个人三种想法。
 
  生活不能总是这样下去。这句话在我们三人之间,是我先提出来的。其实小韩一直就在为改变这种状态而急急忙忙地努力中,但就是没有什么成效。小张则对校漂生活乐在其中,看起来她对这种状态无心改变。而我一直处在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也挺享受这种生活,一方面又觉得总是这么晃悠着不是个事——就算省吃简用,你也在继续花父母的钱啊。
 
  小韩是每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找工作,另外一部分时间像大学时一样去做点家教之类的以便有点收入,有时空了也看看书,准备考这个证那个证,好在找工作时增加法码。但她找工作有个特点,那就是一要和专业相关,二要她认为合适的岗位,三是薪金水平得符合心理预期,四是最好给解决户口问题。实际上,从她平时的抱怨来看,我觉得她还会挑剔工作环境,公司规模等等方面。所以她的工作才迟迟没有结果。但她的想法是,与其在不合适的工作中浪费时间,不如去花时间寻找更好的位置。
 
  小张的想法在别人看来是得过且过,但她说了人生不长,在有限的时间里,特别是青春年代,还不让自己过的自由点、轻松点、快乐点吗?反正生活也就是那么回事,大不了将来直接找个人结婚。每个人和每个人的人生观是不同的,她也懒得和别人争论,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满意就行了,何苦要为难自己。后来又想了想,说,也许我家庭条件比较好,假如逼到另外一种份上,我也得去给人打苦工,可既然我有良好的环境,就要让自己生活的舒服点,有人觉得没完没了的学习,考研啊考博啊是一种乐趣,有人觉得努力工作、加班奋斗是一种乐趣,而我觉得目前继续这种校园式生活是我的乐趣,我不觉得有什么错。
 
  听她们的说法后,我更矛盾了。我也喜欢这种校园式生活,最好一直像大学时那样继续下去;虽说我家里环境也还可以,但是总觉得这样无所事事既不安又茫然,要不怎么叫“漂”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又让我坐如针毡……可去再去外面应聘又让我心怀疑虑……
 
  (三)增强自信,为理想而奋斗
 
  正在矛盾的时候,恰好学校里举行社会大讲堂活动,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陆续来演讲,其中一堂就正好就是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讲解如何面对离开校园后自己的未来。
 
  听了演讲之后,使我和许多同学深受启发。他主要讲的是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度。假如你一辈子都呆在校园里,你就一辈子也无法认识真正的社会。社会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恐怖,也许同学们从校园到社会需要一个缓冲,但这个缓冲也应该在社会,而不是继续留在校园。假如想要在学校里度过这个缓冲期,就应该提早入手,而不是等到毕业时,比如在校期间又多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加入不同的社团组织等等。工作状态肯定要比学习状态复杂,因为工作是要分工合作的,是要有人负责指导有人负责具体去做的,而学习关键靠你自己,用心读书、认真钻研,就可以考个好成绩,而工作不同,要把一项工作完成的好,首先你要领会指导者的意图和安排,知道自己怎样去做,而还不能光顾着自己做自己的,要了解同事是怎么做的,因为你们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假如你根本不理会别人是怎么做的,就算自己做的如何完美,却不能和团队的成果对接,而别人都是相互配合的,那么你的完美成果也必然被团队所抛弃。你要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与校园生活的不同……
 
  选择专业相关的,尤其是感兴趣的工作是没有错的,但如果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就固执着一直寻找,而不肯从其它方面入手去尝试,也未必是最好的办法。选择一个略低的起点,其实对增强自己的信心是有好处的,尽管可能薪水不高,可是这样的工作比较容易找到,并且你会发现这个工作你做起来相对容易,这样如果你用心的话,就能做的很好,从而使自己更自信,一步一步地向更高处走。许多著名企业家、成功人士都是从最不起眼的普通工作做起的,这已经是老生常谈,可我们大学生偏偏很多人对此缺乏认识。人才是不会永远被没埋没的,除非你表现不出来你是个人才。如果你每天都呆在校园里,连最简单的工作都不去尝试,你怎么让人知道你有什么才华?
 
   这番话使我和小韩都很受启发,决定了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我想这些内容也对许多与我们相似的同学有所触动。我们还年轻,但时间瞬息而过,如何把握青春虽然每个人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但是希望大家都不要浪费掉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