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恶化形势严峻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域广阔,面积达36.29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包括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境以及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
为加大保护力度,青海省政府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面积的42%。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总投资75.07亿元,计划在6年内实施通过还草还林、水土保持、人工增雨、生态移民等措施,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但事实上,由于受气候变化、经济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保护区“黑土滩”和沙漠化每年以5.2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同时,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2100公顷,黄河、长江在青海境内每年平均输沙量高达8814万吨和1232万吨。
中共青海省玉树州委常务副书记文国栋
“在玉树地区,退化的草场面积已经达到54%。”中共青海省玉树州委常务副书记文国栋告诉记者,这种退化的势头很严重,整个草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6%,鼠害的面积接近玉树草场总面积的20%。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告诉记者她亲眼观察到的情况,“去年11月份我在玉树,以往每年9月份是杀牛羊的季节,杀完之后就可以冻住了,冻起来的牛羊肉可以吃大半年。但是去年到11月份人们才开始宰杀,但那个时候也没有完全冻起来,因为冬季变得暖和了,冻不起来。”
“60年前,甘达村的草场上草长得很高,草地上水源非常充沛,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而且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没有受到威胁,也不会发生牲畜饿死的现象。”玉树甘达村党支部书记叶青说,那个时候3岁的母牛或母羊就可以产仔,但是现在一个成年的母牛、母羊三四年都可能不产仔。
叶青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和牧业学盐湖,草原上的草皮被一块块的掀开,在乡镇间像山脉一般垒起来,就如同内地的长城,这样对草原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之后,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工程如修路、修电缆、修建饮水管道等等,都对草原造成了破坏。
“我相信发展是必需的,但是为了一些小小的建设,对草原和环境就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这很不应该。”叶青告诉记者,事实上,实行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政策后,对草原的保护作用并明显。
“例如过去牧民住得很分散,每家每户各自保护好自己的草场,没有人去挖,去破坏。后来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人们搬迁后虽然对草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与此同时,外来人对草地的挖掘、开采和破坏就没有人来管理了,也给了偷猎野生动物的人以方便。”叶青说,搬走的那些牧民没有了牲畜,又没有别的工业和商业来为他们提供生计来源,生活遇到很大的困难,很多人开始挖沙、砍伐森林,甚至参与到偷抢等犯罪活动当中。
“总体来看,目前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草原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干部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在“三江源的新希望”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说,但“对于这样一个状况,我和大家一样是抱有审慎乐观的态度的。”他说,“能不能进一步使三江源的生态得到很好的保护?还有赖于做非常大的努力,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