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公众参与 >  公众参与 > 正文

锚定“双碳”目标,陕西监测、减排齐发力

2024/8/13 11:57:10   中国环境APP    肖成 侯佳明  人气:9530

建设温室气体地面自动监测站、倡导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推动碳标签评价工作……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动各地开展碳减排、碳监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主动创新,快速精准监测温室气体

在铜川市耀州区高家村,一座高耸的铁塔格外显眼。和别的通讯用途的铁塔不同,2022年,这里的铁塔住进来了一位新租客,高家山温室气体地面自动监测站。

“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在建设时的一个要求就是,采样口距离地面高度要在50米到100米之间,这座六十多米高的铁塔正好满足要求。”铜川市环境监测站大气噪声监测科科长刘科指着眼前的铁塔向记者介绍。

刘科说,建站不光有高度要求,在前期选点过程中,还要考虑站点周边的人口密度、工业企业分布以及气象等条件。租用现成的铁塔,可以有效降低建站成本,缩短建设时间。

径直进入二十来平方米的监测站房,刘科随手拿起一个用过的白色塑料壳,向记者科普起来。“这个是铁塔上端的采样过滤头,气体是从下端进入,经过U形管路,从上端出来,它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大的颗粒物,以及部分的水分,然后使咱们气体通过之后进入仪器。”刘科说。

经过三级过滤,水分、杂质等得到了有效处理。接下来,干净的空气进入分析仪器同步进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分析。每12小时,分析仪器会自动校准一次,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

铜川市环境监测站碳监测技术团队运维负责人范仲涛说:“我们监测的精度很高,几乎可以达到ppb量级,ppb量级就相当于是故宫里的一粒沙子的扰动都可以监测得到。”

每15秒,分析仪器上的三组碳浓度数据会更新一次,实时传输至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像这样可以精准监测温室气体浓度及变化的地面自动监测站,目前铜川市已有四个。不光如此,铜川市还借助无人机、走航车,实现了对从地面到百米高空的移动监测。通过开展C14监测,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精准溯源。

铜川市作为国家首批碳监测基础试点城市,充分发挥陕西省内各领域科技资源优势,省市强强联手。针对传统温室气体走航监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铜川市引入了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设备和无人机高空悬停采样实时测试的方法,利用无人机携带采样器和采样管路悬停于距地面一定高度,使用设置于地面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实现了对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快速、高精度飞行监测,大大提高了走航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丰富工具,推动大型活动减碳

测得准,减碳措施才能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在2024年“全国低碳日”陕西主场宣传活动上,活动倡议全社会减碳,全民减碳,倡导大型活动碳中和。

为了推动倡议落地,活动组织方身先示范,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实地调研,从参会人数、乘坐交通工具、住宿酒店、餐饮、会场布置与用电设施,会议资料等方面核算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购买省外绿电项目的减排量,抵消等量温室气体排放。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四级主任科员马骏说:“经核算,今年的低碳日宣传活动在筹备阶段、举办阶段和收尾阶段共产生4.7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购买CCER方式,也就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使本次活动实现了碳中和。”

倡导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这正是最近两年陕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新举措。活动当天发布的《陕西省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明确,参与人数达500人及以上的大型活动,应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碳汇林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鼓励纳入碳市场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强化节能降耗等措施节余碳配额,用于支持大型活动碳中和。用于抵消的碳配额、碳信用、碳汇量大于等于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排放量时,即可判定该大型活动实现了碳中和。参与人数在50人及以上且不足500人的各类活动、会议,可通过自我承诺确认实现碳中和。其他活动、会议,鼓励自愿开展碳中和。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了源头减碳、企业捐碳、林业吸碳等方式实现中和。比如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我们省就综合运用这三种方式实现运动会的碳中和。2021年全省排污许可技能大赛,2023年全国低碳日国家主场活动以及6.5环境日等活动我们都按照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实现碳中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赵亚军表示。

以多元手段织密减碳网络

此外,陕西积极推动碳标签评价工作,越来越多的低碳民宿与游客见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生产的粒状多晶硅产品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咸阳市礼泉县通过试点农光互补项目,探索光伏发电与粮食增产双赢。

与此同时,陕西紧抓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有关“双碳”建设试点工作,当前,西咸新区、商洛市、铜川市已入选国家深化适应型城市试点,西安市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榆林市、西咸新区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陕西还通过发布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名单、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为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样板与示范。

算上碳排放权交易,林业碳汇,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建设碳普惠平台等,目前,陕西正在织密减碳网络,以多元化手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久发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好温室气体监测工作,为控碳减碳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指南,又要丰富我们的减碳措施,让低碳融入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成为全民行为,成为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