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碳中和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支持的“每个人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体制机制研讨会”于7月5日在海口市

2024/8/29 16:09:48   碳汇基金会      人气:27710

7月5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每个人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体制机制研讨会”在海口市举办,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蔚来Clean Parks生态共建计划、中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一级调研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和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绿岛热带雨林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汤炎非作开幕致辞。

王楠、汤炎非作开幕致辞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杨锐以“每个人的国家公园”为题进行主旨发言,并发布了由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国家公园志愿者体系报告(摘要版)》


01 每个人的国家公园

杨锐老师以“每个人的国家公园”为主题,从宏观上解读了目前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建议。他首先开启了一场灵魂发问——“当志愿者的理由是什么?”“开心”是许多嘉宾的回答,“当志愿者为什么开心呢?”“志愿者的核心品质是什么?”,步步深入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成为志愿者的内在动机。


杨锐老师分享现场

杨锐老师接着介绍了国家公园建立的三个初衷,一是生态保护,国家公园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物种的国家公园,应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开展全民公益性的活动;二是国家代表性,国家公园是国家形象的代言者;三则是全民公益性,志愿者是“公益性”的重要部分。回应最初的提问,在杨锐老师心中,志愿者以“大爱”“付出”为核心品质,通过利他行为收获纯粹的快乐与深深的成就感。

杨锐老师指出目前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体系尚且存在权责利关系不够清晰、统筹协调能力尚待加强、资金制度尚未建立、志愿者管理待改善、特色活动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杨锐老师继而提出了构建“层次清晰,权责利分明”的国家公园志愿者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完善职能配置合理的国家公园志愿者管理行政体系和政策、建设多元且可持续的资金制度体系、规范准入退出机制、实施多类型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培训体系、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等八项建议。

杨锐老师也介绍了国外志愿者服务的经验,例如国外诸多国家公园在志愿者退出机制、多方合作管理机制等方面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都可为接下来中国国家公园的志愿者参与工作提供借鉴。

02 来自国家公园的探索

随着2021年我国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志愿者参与活动也在逐步开展,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区钱江源园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的探索与思考。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立军介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志愿者参与方面的积极探索,包括创建以当地农牧民为主体的民间生态保护协会,实施“三江源·沁源行动”项目,有效动员了社区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在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资助下,在黄河源和澜沧江源开展生态保护实践类、科普宣传类志愿者工作;与绿色江河、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组织的紧密合作,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专业培训,还共同实施了垃圾调查、野生动物监测及环境教育课程等多元化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公园内志愿者的参与。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表示,2020年,钱江源园区成立绿色发展协会,专注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与宣传教育。2023年起,连续举办两期自然教育师培训活动,召开志愿者成立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志愿者基础。此外,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还通过实施《野生动物保护举报救助奖励暂行办法》、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赔偿、组织科普宣教活动、组建青年志愿者团队等方式,鼓励群众参与志愿者活动,共同保护国家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汪长林老师分享现场

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处处长麦匡耀表示,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在团省委、国家公园研究院等多方的支持下,相继成立8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青年志愿队伍,并举行了授旗仪式,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系列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活动涵盖生态监测、环境教育、艺术创作、导赏服务以及社区参与等多方面内容。例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专长贡献力量;与松鼠学堂等机构合作,策划自然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以提升本地青少年对家乡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麦匡耀老师分享现场

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科研教育处胡瑞华介绍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志愿者参与的亮点活动,比如成都片区的“熊猫课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绵阳片区的千佛山熊猫“护二代”“科学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与责任感;阿坝片区积极组织志愿者深入实地,参与科普讲解、资源调研及生态保护活动。胡瑞华老师也反思了项目机制化有待建构,志愿者参与零散化等现象,这些问题亟需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创新机制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参与效果。


胡瑞华分享现场

03 动植物园与志愿者们的双向奔赴

来自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白亚丽老师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部长王西敏老师分享了各自较为成熟的志愿者管理经验。在长期磨合中,他们和志愿者们实现了双向奔赴。

作为破圈成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动物园,志愿者在红山的日常运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山从2006年开始首次组建长期志愿者服务团队,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的同时出现了引入新成员困难和培训资源浪费的问题,红山随后改革并建立了志愿者加入及退出机制目前有约620名在册长期志愿者,2000多名储备志愿者。2020年红山上线了志愿者打卡小程序,志愿者们可以提前预约服务时间和午餐,方便了园方的管理流程。白亚丽老师表示,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中,红山和志愿者的互动不是管理和被管理,而是共创和互相成就。园内大量令人惊喜的科普展示牌、充满细节的动物丰容措施都是志愿者们主动提出策划并合力完成。红山给志愿者们的支持是被看到和认可,同时也鼓励他们把感受传播给更多人。


白亚丽老师

关于园方和志愿者的关系,王西敏老师则表达为 “恋爱关系”,在志愿者报名阶段,是“茫茫人海中找对的人”,在培训阶段是恋爱谈起来了,需要培养感情。当志愿者们回到自己的社区科普与宣传,则是将爱传递下去。辰山植物园同样鼓励志愿者们自我运营,比如邀请现任志愿者们对新报名人员进行面试,筛选条件注重“气味相投”。除了对各项科普活动进行辅助服务,园方鼓励志愿者们发挥特长,擅长观鸟的志愿者在植物园里带观鸟活动;擅长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志愿者开设“自然绘本阅读”课程;请志愿者自己拍摄“植为你说”科普小视频等。辰山植物园志愿者的故事很好地展现了“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ps:王西敏老师受会议主题启发,把辰山志愿者群名改成了“每个人的植物园”,得到了群友们的好评,这也是会议的一个额外成果!)


王西敏老师分享现场 

04 多元汇聚:来自各方的案例

来自上海市林业总站的副站长李梓榕分享了魔都上海的 “貉口普查”案例。自2020年7月,随着“貉”这一城市野生动物的频繁出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后,2022年开始,上海林业总站与复旦大学、山水一起组织“貉口普查”,招募市民志愿者调查上海各小区的“貉”和社区居民对“貉”的态度,今年第三次貉口普查已经有约300位志愿者参与进来。“貉口普查”是上海第一次组织数百名市民志愿者在多个区参与野生哺乳动物调查,调查项目不仅加深了志愿者们对野生动物的理解,也促成了公众参与科学保护行动融入到城市管理决策的制定过程。


李梓榕老师线上分享

来自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技术公益的负责人饶瑞老师表示腾讯技术公益的角色是技术与公益之间的链接者。腾讯技术公益以腾讯志愿者在深圳总部滨海大厦进行鸟撞调查为开始,陆续开发数字化调查工具以满足公益行业的诉求。这些工具包括观鸟君小程序、野朋友计划小程序、物种AI识别模型等等。它们通过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可执行的‘原子化’任务,并嵌入到不同的业务场景中,一方面提升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帮助实现从普通参与者到专业志愿者的培养路径。 


饶瑞老师分享现场

来自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的韩李李老师是一位绘画艺术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她带领学生团队通过雕塑或绘画传递为受困于动物表演和动物贸易的动物如鲸鱼、犀牛、黑熊发声,同时密切关注并传达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在会议现场,她的艺术创作也串联了大家讲述的案例,包括鸟撞项目以及三江源的各类保护项目。2013年,韩李李老师与其他志愿者在长江源一个月收集了五万只塑料废瓶,她也因此与胡歌老师相识,随后联合创办了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并发起《一路前行》公益纪实类节目,以镜头诉说保护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保护的理念。

韩李李老师分享现场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玉老师着重介绍机构在组织志愿者活动中踩过的“坑”,他将这些“坑”分别提炼为公鸡型、狗熊型、虎头型、飞雁型等8种,例如,公鸡型即盲目追求覆盖广度,蓝丝带曾广泛联系各学校推广海洋保护教育,却因忽视合作学校的实际教育能力与参与度,导致活动效果参差不齐。针对公众的志愿者参与热情,蓝丝带亦展现出灵活应对的智慧,面对合唱团中热爱环保但身体条件受限的老年成员,蓝丝带创新性地引导他们成立了蓝丝带候鸟歌唱团,以歌声传递保护理念。


韩玉老师分享现场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云虹分享在北港岛联合滨海城乡志愿者践行生态亲海,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北港岛作为一个比邻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岛渔村,在通桥后,大量游客涌入滩涂赶海,对滨海湿地生态和社区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智渔通过挖掘、动员和赋能以北港村民为主体的志愿者团队,常态化参与自然生态资源监测和传统渔业文化调查工作,同时联动高校志愿者和公众志愿者,以“生态亲海”为抓手,将生态和文化资源转化成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孵化以社区为主体的运营团队,促进滨海生态旅游业发展和社区参与海洋保护。


云虹老师分享现场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高级项目官员李雨晗以一朵花、一只鸟、一串脚印、一座保护工作站串联起山水的志愿者工作。一朵花代表北京的志愿者参与传粉昆虫调查,志愿者们不仅帮忙记录数据,其拍摄的图片汇聚成传粉手册传承给下一代志愿者;一只鸟代表长三角的鸟撞调查,今年春天,志愿者们贡献了6450条调查记录与68条鸟类受伤或死亡记录;一串脚印代表雪豹调查与科研工作,16名志愿者在两个月内完成了3000个G的物种识别;一座保护工作站代表昂赛工作站以及多姿多彩的国家公园科学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与国家公园,与自然的相遇带来无数感动,也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李雨晗老师分享现场

05 圆桌讨论的闪光点

海南大学/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博士后许昌斌主持了第一场圆桌论坛:“共建海南国家公园志愿服务队伍”。


第一场圆桌论坛现场

时代在变,志愿者参与的项目在变。但是,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是永远不变的。

——米红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综合科科长

林业高级工程师

我相信,国家公园只要做好,就会有无数真正的志愿者愿意来参与。

——张辉

海南大学生态学院研究员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助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校园与社会、学生与志愿者、科研与科普人、自然保护与公民科学之间的有力桥梁。

——张佳琦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真诚服务,苔米虽小,也有香来

——刘艳

海南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负责人

如果能再次遇见做志愿者活动时的那位小朋友,我想再给她讲讲海南长臂猿的故事,给她那颗没有给出去的糖。

——孙紫月

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

学生负责人(2021-2023)

第二场圆桌,“多方参与,助力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工作”,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闫颜老师主持。


第二场圆桌论坛现场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全民参与,参与的人越多,国家公园的建设就会越好,生态文明就会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罗毅旻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公共服务处处长

目前,国家公园的重点工作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完善,在志愿者参与方面,2022年,《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尽管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体系还没有正式形成,但是现场其他机构实践中的智慧给予了宝贵经验。

——倪建伟

国家公园中心干部、副研究员

当学生来参与志愿者活动,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长远保护,对国家公园的责任感。

——王锐萍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教授

海南绿岛热带雨林公益基金会

海南长臂猿保护志愿者协会代表

基金会是社会资金与保护之间的桥梁,我们绿色碳汇基金会正在通过各种努力支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和保护。

——何业云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总监

今天听了很多成功案例,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深受感动,让我不断思考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哪些相关工作可以吸纳志愿者来参与。

——高雅月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

科研监测与合作交流科负责人

06 结尾语

这里,借用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杨锐老师团队的一首小诗作为结语。

在这里,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在这里,河流自然流淌,森林生机盎然,山岳巍峨峻秀。灵兽奔腾于莽原,飞鸟翱翔于天际,群鱼嬉戏于海洋。白昼气象万千,夜晚星光璀璨。

  在这里,最原真、完整的自然向你走来,天人合一的千年智慧向你展开。
  你终会发现:原来山川是你,林原是你,万物是你。
  这里,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国家公园。

期待未来有更多志愿者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让国家公园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国家公园!


活动合影

本文转载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转载时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