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用好“望闻问切”,科学解决水环境污染“症状”

2024/6/27 15:31:05   中国环境APP      人气:2891

在肯定各地水污染治理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黑臭水体治理不力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长期存在。俗话说“久病成医”,各地类似的水环境污染“症状”存在的时间久了,应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认识才对。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似乎还没有找到对症的治理方法。

为此,笔者建议各地可从望、闻、问、切四种传统的中医手段入手,逐步解决水环境污染症状。

望,是指要主动发现问题,切莫做工作上的瞎子。综合各地陆续曝光的问题,很多是肉眼可见的。比如,某地主城区黑臭河道水体问题,河道内沉积大量淤泥,水体明显发黑,异味刺鼻。这样的黑臭现象,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装看不见。在看见问题的第一时间积极处理,往往治理效果较好、污染后果较小,而装“瞎子”大多会带来积重难返的严重问题。因此,对于此类问题,要从严追责,目之所及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做,更别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了。

闻,是要听听各种声音,切莫自行其是。比如,某地隧洞污水直排问题已持续多年,其间相关部门先后十余次向当地市委、市政府报告相关问题,但一直未引起重视,也未推动解决。由此可见,部分地方政府高高在上的心态依旧存在,听不进反映问题的声音。当反映问题的声音长期得不到回复后,往往会使发声者不再愿意发声,影响了全民、全部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问,是要了解整改治理进度,切莫只查不改。发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及时、妥善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通过组织摸排发现了不少问题,但问题排查出来以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有没有定期询问责任部门整改进度不得而知。问,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督促整改。多问才能发现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确保整改按期完成,将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降到最低。

切,是要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如果胡乱开药方,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各地一定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