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以下简称《目录》)。《目录》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择优遴选公布了103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对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先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加快低碳技术推广是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将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既是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抢占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通过大规模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加速先进低碳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助于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提升我国绿色低碳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绿色技术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自主化,逐步增强我国在全球绿色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此外,低碳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新能源、碳捕集与封存等关键领域技术的迭代与突破,推动技术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先进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有助于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从绿色制造到清洁能源,再到生态保护与修复,低碳技术的应用将催生一大批绿色产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这些绿色产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推动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保护,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二、《目录》筛选科学严谨,兼顾前瞻性和实用性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加快我国先进适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控制温室气体行动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环办气候〔2024〕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会同5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了第五批《目录》,旨在加强对各领域和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加以引导,鼓励推广减排潜力大、先进适用、成熟可靠,同时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良好的绿色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装备。
一是遴选过程科学严谨、可追溯。《目录》技术成果充分考虑了技术的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以及技术可推广性和应用前景,制定了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和低碳技术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方法,以及“示范类技术”和“推广类技术”不同类型技术的评审要点。建立了低碳技术评审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规范征集、科学评审和审慎遴选,经技术审查、初评复审、技术答辩、专家论证、部门审核、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有效地引导了社会各界对低碳技术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规范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市场化推广应用。
二是入选技术聚焦重点、导向鲜明。与前四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相比,本次《目录》进一步突出“减污降碳”政策导向,与“双碳”战略目标形成显著支撑关系,对应设置了工业、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相应技术类别。《目录》103项技术覆盖《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重点领域降碳类、储碳固碳类、数智赋能类、非二氧化碳减排类等五大重点方向,包含钢铁、石化化工、有色、交通、建筑、建材、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等19个行业及40余个专业类别。对于保障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相关政策文件的一致性,为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技术与产业支持政策举措,提高《目录》应用效果,发挥政策合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是技术成果前瞻性突出、实用性强。《目录》兼顾低碳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需要,突出为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持,《目录》发布技术分为具有前沿性、降碳潜力大的先进“示范类技术”和相对成熟、适合规模化应用的“推广类技术”。其中,示范类技术39项,占比37.9%,推广类技术64项,占比62.1%。“新三样”和数智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成为此次《目录》技术亮点。《目录》对各项技术内容、技术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技术适用范围以及技术应用的典型项目做了翔实说明,技术推广路径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为用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低碳转型方案,增强了技术的推广性和普及度,有利于技术的市场化选择,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三、加大《目录》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多策并举推深做实成果应用
一是优化创新低碳技术推广路径。开展“全国低碳日”低碳技术推介、“低碳技术进园区”、低碳技术创新大赛等技术对接与宣传交流活动,探索建立“园区—企业”双向互动的低碳技术转化应用模式,促进低碳技术交流推广与普及,全方位扩大全社会对低碳技术的认知,加强低碳技术国际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推动我国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走出去。开展低碳技术推广效果跟踪评估,建立技术推广效果反馈机制,不断增强低碳技术示范效应。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健全完善支持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财税、价格等激励政策,多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实实在在加强对低碳技术的融资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科研机构、企业配合的低碳技术推广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系统性、区域性低碳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三是提升低碳技术推广转化效能。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以创新载体建设为支撑,在供给端、需求端、载体端协同发力。一方面,搭建中央-省-市-县纵向多级联动的技术供需对接机制。另一方面,组织“一对一”科技帮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此外,因地制宜加强低碳技术集成示范、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或平台等低碳技术推广转化孵化器、服务载体建设,推动低碳技术在应用场景快速突破与迭代转化,推进低碳技术产学研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