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网讯 今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多个城市因拟建石化化工项目引发环保争议。记者近日从相关主管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对典型海洋生态区、核电和危险化学品集聚区、城市相邻海域、临港临海产业园区和重大工程建设、海洋倾废实行实时和全过程环境监管。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在环境容纳量不足、污染物不易扩散的封闭型海湾(如大连湾),要禁止新上马石化化工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石化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并非“新闻”。
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6年多前,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建设影响评估中心专家周学双就披露,截至2005年,全国销售额500万以上的化工石化企业就高达21236家。根据全国环境风险排查情况,近几年审批的化工类项目中,周围5公里内有城镇的占33%、位于江河湖海及水库沿岸的占18%、位于水源取水口上游或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栖息地附近的占5%、处于三峡库区及南水北调水源地附近的占3%。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曾在调查中指出,全国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而在4年后的2010年,环保部开展了沿江沿河排查整治行动,检查了化工石化企业近18000家,排查出环境污染隐患企业3607家;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石油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的化学环境检查,涉及企业共43510家,其中81.3%的企业具有环境风险,位于长江、黄河、海河等7大流域的企业占86.2%。
最新数据仍不容乐观。环保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主任田为勇今年披露,全国4.6万多家重点行业及化学品企业中,有12%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10%的企业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公里,72%的企业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50%的企业无事故应急池。
根据全国专家的战略环评成果,环保部低调向天津、河北、辽宁、山东4省环保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环渤海沿海地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环渤海沿海地区的炼油、石化、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化工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如不及时引导、优化和调控,将难以遏制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的趋势。”
环保之争各地项目分散布局不利监管
今年初,工信部答记者问时承认,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与城区、居民区以及周边企业的安全距离进一步缩小,安全环保隐患增大。部分地方化工园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园区整体规划缺乏安全评估,项目布局与安全环保设施不配套。
上述调查组专家向记者举例称,在石化企业发生环境事故后,防止事态扩大的方法是预先建立围堰,但目前部分化工企业几个设备(如装有易燃易爆液体的储罐)共用1个围堰,一旦发生环境事故而应急不力,就容易导致连体的火灾、爆炸甚至高危污染物泄漏。
在上个月关于二甲苯(PX)项目的环保争议中,“国外PX项目必须选址在距离城市100公里外的地方”的说法被广泛传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向《经济参考报》回应称“这是一个讹传。按照国家规定,防护距离之内不得设置居民区,那么工业园区里的工人住在哪?东部人口稠密的(特)大型城市怎么可能建起厂子来。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就建在德国莱茵河畔。”
对于“我国防护距离标准比国外低”的提法,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研究员胡学海向记者解答称,我国在设置防护距离时,引用的是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参数,当时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远不如现在先进,近年来随着化工项目陆续进园区,无组织排放源越来越少了,正因为腾出了一些安全余量,所以允许把防护距离定得更小“这方面不能简单地用标准的松紧来评价”。
但环保部咨询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毅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几年的新建化工项目在防护距离上都考虑到了,已建化工项目在几年前的审批过程中也符合当时的防护距离的要求,但由于这两年城市居民区的快速扩张,原来的工业区和居民区又连在一起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就表示,实际上,一些人提出的“化工围城”实际上是“城围化工”。
“尽管我国石化化工项目的防护距离标准并不比欧美发达国家差,”但刘毅说,美国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基地,规模比我们任何一个基地都大,但是美国是集中布局,全国就一两个石化基地。而我们很多地方石化项目的规模都增长得很快,就变成分散的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的各级环保部门要为大至国家级、小至县级的石化基地疲于奔命。
布局之忧专家疾呼封闭海湾禁建相关项目
“在资源供给有保障、物流成本较低、下游市场发达、环境容量大的广东、浙江、江苏、海南、天津等沿海地区布局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今年初,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对PX原则上依托炼油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确定合理的安全防护距离,提高项目建设安全环保标准。
然而,赵章元披露,近几年,石化化工项目早已密集布局沿海,最典型的是浙江宁波的舟山群岛。舟山群岛是我国传统“四大渔场”中最大的一个,全国超过一半带鱼都是从那里捕获的。而今,舟山群岛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大油库和石化项目“这会把整个渔场葬送掉”。
“目前,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项目已经大大‘超生’!”赵章元疾呼,环渤海地区周围云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三大巨头,更有壳牌、俄罗斯石油公司、美国通用、韩国SK、三菱化学等10多家世界50强石化化工巨头“跑马圈地”。拒不完全统计,环渤海一带仅石油化工产业总投资额已超过1万亿元,总炼化能力超过1亿吨。
国家海洋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12月的数据显示,辽宁包括4个大型化工园区,其中,锦州湾规划建成“国家级炼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河北包括2个特大型化工园区,其中,沧州渤海新区规划建成“京津冀都市圈重要重化工基地”;山东包括3个大型化工园区,其中,烟台规划建成“国家石油化工基地、北方海洋化工基地”。
“沿海地区并非一概不能新上马石化化工项目。”赵章元认为,相反,要把新项目分散到环境容纳量比较大、污染物比较容易稀释的地方。我国有1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应该将这些项目建在开阔的海域,而不是封闭型海湾(如大连湾)。
即便是环境容纳量较大的开阔海域,也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记者查阅日前引发环保争议的华东某个大型危险化学品项目时发现,该项目核准申请刚被国家发改委受理,尚未经环保部的项目环评,就与石化中下游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22个项目签署了落户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总投资约200亿元。此外,该省国土部门也受理了该项目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预计批准面积达到422公顷。
在上述紧急文件中,五部委要求:“加强要素资源管理,地方各有关部门不得向未经审批核准的违规项目配置要素资源。项目业主单位要依法依规履行项目的审核程序,不得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各部门各司其职,无可厚非。在项目申请受理或批准前,环保部门很难让别的部门都等它点头同意。”胡学海建议,未来应借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部际协调机制,强化环保、发改、工信、国土、电监等部门强化联合执法力度,让各部门的步调更加一致,让企业找不到钻空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