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多省发改委官网发现,随着各地重点工程的复工及一批2020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的下发,超过40万亿元的投资体量浮出水面。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成了此轮投资中的新宠。尤其是在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高层再提新基建之后,新基建瞬间就火了。
据悉,此次会议就基建的措辞连用两个“加快”,即“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进度”。
“这次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跟以往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传统的‘铁公基’之外,还包括更具科技含量、更引领消费增长和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基建,比如5G、大数据中心等。”成都市社科院原副院长、现学术顾问陈家泽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这套组合拳,不仅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为下一个历史周期的长期性增长打下一个重要基础。
而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大基建投资可以保就业、维持民生。与他观点类似的是,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也认为,基建可以保就业,提振市场信心。但问题是,40万亿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从哪里来?
聚焦新基建
眼下,基建投资步入快车道。
3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1230个项目总投资5.9万亿元。除了广东,截至3月1日,8个省份公布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稍早一些,3月2日,四川省重申今年的年度预计投资超过6000亿元;3月4日,山东宣布近日公布了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274个,总投资8922亿元。另有天津、青海等地尚未公布投资计划。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3月6日,各省公开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超过40万亿元。
在央视的报道中,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业界对新基建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近日撰文称,国有企业要着力增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5G建设为抓手,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事实上,自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基建以来,今年的多次会议均提及新基建。”梁海明告诉本报记者,中央1月至少3次部署新基建,如国常会(1 月 3 日),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 月 21 日、3月4日)等均提到新基建。
“截至目前,超过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基建。”梁海明说,从已发行专项债的项目来看,包括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新基建,所占比重从去年的0.6%显著提升至2020年2月的14.8%。
还有不少重大项目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2月28日发改委召开第九次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点名优先推动的重大项目,就包括川藏铁路、沿江高铁,而正在抓紧建设的还有,京沈高铁、天府国际机场、引江济淮工程等。
随着各地投资计划的陆续发布,业界质疑会不会重演“四万亿”刺激计划,对此,两位受访专家明确告诉本报记者“不会”,而发改委更是强调,这些都是“强弱项、补短板”的项目,是有效的精准投资。
“在这些投资中,有一部分是新基建。”梁海明称,国内内需潜力很大,不少地区还很落后,即使广东也有落后的地区,如果把钱花在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网络、智能城市等新基建上,对经济有个很大的支撑作用,更是稳经济、保就业的稳妥举措。
钱从何来
近期,发改委密集部署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复产复工。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30.29亿元;截至2月25日全国533个重大交通项目复工率为70.17%。
当下,基建步入快车道,但重要的是这么多的投资今后钱从哪里来?在北京大岳咨询公司董事长金永祥看来,当前,PPP开设绿色通道、专项债扩容等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持续加码,“不管是PPP还是专项债,都在替基建项目凑钱。”金永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而在 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表示“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此外,疫情之前,国务院发文允许将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以拓宽基建项目资金来源。
而近期,有关部门也对中央资金安排作出了相应调整。
首先,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2月24日在国新办会上表示,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确保资金要跟着项目走。
随后,发改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2月27日接受央视采访时强调,加快下达中央预算投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以及要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接着,3月4日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透露,下一步,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组织地方抓紧准备专项债项目等。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力度不小。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专项债2900亿元,加上此前下达的1万亿元,用于支持重大项目的专项债共计12900亿元。“扩大专项债规模,对于基建的撬动效果明显。”金永祥预计,今年专项债规模会突破3万亿元。
为缓解压力,四川2月21日成功发行了首只用作铁路项目资本金的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支持7个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包括铁路、机场、水运、城市轨道交通等。
“在这个关键时刻,通过基建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很有必要。”陈家泽则进一步分析称,这还包含着几个重要的政策逻辑:首先是通过供给端的政策组合,对应基建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可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实现“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其次,在就业提高基础上可大规模释放压抑多时的消费,进而有效率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就是,进一步加快了供给侧改革和技术进步,使我国整个经济体系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