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江苏无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虚拟电厂

2025/1/17 14:07:15   无锡市人民政府      人气:1454

1月16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5年,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规划建设超充站10座,发力“电化运河”建设、发展绿色智能航运。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提效,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同时,高效运行碳管理服务平台和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升资源导入、交易撮合和议价整合水平,深化推动足额保障、低价供给。

报告指出,2024年无锡市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绿电、绿证交易量分别增长190%、60%,出具国际认可的碳足迹核查报告超300份,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建成下水。

原文如下: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1日在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赵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无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突破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变求变,奋力攻坚克难,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狠抓落实,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决勇挑大梁,充分展现支撑发展全局硬担当。有力应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延续用好系统性举措,充分放大特质性优势,着力稳固关键性领域,特别是抢抓国家和省政策机遇,因时因势研究推出一批有效增量政策,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全省最多,“两新”撬动投资和消费近1100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2万亿元左右、增长5.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增速苏南领先,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硕放机场客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无锡发展贡献度持续攀升。

这一年,我们强化统筹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重点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3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省第二,全球灯塔工厂增至4家,营收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增至7个,未来产业规模迈上千亿元台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2个、达到5个,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显示度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产业新赛道加速起势。

这一年,我们顺应民生期待,用心用情绘就群众幸福好日子。坚持把为全市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最大任务,把群众“身边小事”当作“心头大事”,高度重视并常态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成效显著,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区域性助餐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就业率、青年人才留锡率、普通高中录取率、拥堵路段畅行率持续改善,太湖无锡水域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9条主要通江支流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Ⅱ类,央视春晚分会场落地无锡,群众的笑容正成为这座精彩城市的最美风景。

耕耘收获硕果,奋斗再谱华章。一年来,无锡“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保持全省领先,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优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优秀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名单,荣膺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第一名;获批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数字化转型等工作获国家部委表扬推广,市财政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等获评全国先进。全市上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奋发有为、创新开拓的氛围更加火热。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注重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入围省重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再创新高、投资完成率全省领先,市重大产业项目开工141个、竣工105个,新备案超10亿元项目84个;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20%,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工程项目76个,完成民间投资超2300亿元。注重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精心组织“太湖购物节”四季活动,新增市级以上首店超200家,制度化延时开放市属文化场馆,开行“太湖揽胜”水上游轮,入境过夜游客增长超70%;持续升级房地产市场提振系列政策,“保交楼”实现清零、“保交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房票安置全面推开,高品质住宅广受欢迎,率先试点商品住宅共有产权,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势头。注重夯实有回报的服务,常态化闭环办理企业诉求意见超1万条,上线锡企服务平台3.0版,创新推出“惠企留言板”“市长走进直播间”,新登记经营主体12.6万户,培育“四上”企业超2900家,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5家,新增上市企业8家、全省第二。注重壮大有耐心的资本,组建总规模12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4只政府性专项基金,新增注册基金525亿元,QFLP基金数量和规模全省领先;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成长期、无利润、轻资产科技企业,“锡科贷”、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提档扩容,制造业贷款占比全省领先。

二是接续用力澎湃产业科创动能。聚力夯实“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强化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高水平举办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和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品牌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升至41.6%、52.8%。物联网“一感两网”持续提升,制定支持政策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全面启动,入选工信部物联网赋能行业典型案例全省最多。集成电路“核心三业”比例更趋优化,设计业全国排名上升一位,建成华虹无锡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晶圆制造项目,封测业承担更多战略任务,设备业营收增长超30%,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中集成电路领域占1/3。做强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加强龙头企业跟踪服务,11个特色园区建设扎实推进,2个I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全省第二。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绿电、绿证交易量分别增长190%、60%,出具国际认可的碳足迹核查报告超300份,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建成下水。扎实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七大行动,实施更新改造重点项目600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实现全覆盖,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70亿元,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全省第二。加力培育“5+X”未来产业,低空经济产值实现翻番,商业航天布局加速拓展,人形机器人集聚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成立。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全省第二,支持太湖实验室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省绿色氢基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18家、全省第二,获评省首台(套)重大装备12个,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超530亿元。市产业创新研究院聚合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布局建设市级概念验证中心11家、中试服务平台6家、创新联合体60家,建成投用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成为首批省级中心。太湖湾科创带八大科技新城完成投资306亿元,入选省标杆孵化器6家。新增国家级人才254人、全省第二,引进大学生10.2万人,入选省“双创”团队数量全省最多。

三是提效加力拓展改革开放深度。务实谋划推进政府系统80个重点改革事项,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迭代至7.0版,10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三提三即”改革助力1202个项目审批提速,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超300亿元。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重大投资审核机制高效运作,市属国企推进实施“465”产业集群相关项目125个,营收保持全省首位;国有资产清查利用成效显现、盘盈资产近130亿元。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四大创新合作中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青海分中心建成运行,“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启用,无锡与连云港产业合作持续深化。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国际月”活动品牌持续凸显,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无锡基地揭牌成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35.9亿美元,柬埔寨西港特区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开展集成试点,海外仓出口大幅增长。创新推出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十项措施,硕放机场获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口岸,举办新日韩、德法比等高规格招商活动,实际使用外资34.4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超过40%,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4家,无锡高新区获评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硕放机场总体规划成功获批,京杭运河苏南段“三改二”工程率先开工,锡澄运河全线达标三级航道,无锡(江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65万标箱,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25%,“双联双提”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物流降本增效典型案例。

四是靶向发力展现靓丽城乡面貌。持续构建大交通格局,扎实推动地铁成网、快线成环、枢纽成型,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式开建,锡澄S1线开通运营,锡宜S2线开工建设,锡宜高速、沪武高速扩建加速推进,宜马快速、凤翔快速路北延、高浪快速路、312国道新吴段建成通车,新增通车快速路42公里、近年最多。持续提速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570万平方米、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新竣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95台,完成19个试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项目入选国家试点。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90个区域性单元综合提升和30条背街小巷、27座桥下空间整治,新建68个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新增40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新增停车位2.5万个,“先离场后付费”停车场达1326个,江大附院及鼋头渚、古运河景区等重点场所“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惠联厨余垃圾处置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全市3324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全覆盖,打造“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协同实施耕地保护“三提两严”和产业空间优化焕新行动,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建设高标准农田11.6万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118个、面积超9000亩;粮食面积和总产稳定增长,创成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启动712个规划发展村现代“美丽农居”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省前列。持续建设美丽无锡,净增造林面积6600亩,修复湿地4000亩,林木覆盖率保持全省领先;PM2.5平均浓度全省第二,主要入太湖河流新增4条、合计8条水质达到Ⅱ类,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好于全湖、好于预期。

五是不遗余力提升民生保障服务。高质量完成市人大代表票决关注的民生实事项目,“微幸福”督办事项办结率保持100%,“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办理群众诉求2.7万件、建议超4000项。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近万人,为1.2万名劳动者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和困难群体帮扶,“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以第一名入选全国试点,老年助餐服务模式纳入全国首批典型案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环卫工人、独居老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得到更好关心关爱。开工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4所,高中学位供给率超65%,新增校门口家长等候区160个,开通校园定制公交线路85条。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江阴校区建成投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集成电路学院实体化运行,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新生全部入驻江阴校区,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获批建设,太湖学院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无锡学院新校区启动规划建设,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建校招生;在锡高校5个学院新增入选省现代产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留锡就业率提高至37%。深化“健康无锡”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省领先,市属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诊间支付全覆盖,无锡中医医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无锡分中心成功落地,互联网医院增至23家,新增“在家住院、医保报销”实质性家庭病床1527张。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东坡文化艺术周等活动成功举办,泰伯庙会入列世界非遗,国家文化大数据无锡专业中心正式授牌,两件作品入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锡马”年度排位升至全国第二,世界跆拳道系列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阳羡100越野挑战赛等广受好评,飞马体育公园高水平建成运营。深化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启动物业调价机制改革,业委会或物管会覆盖率达到70%。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和“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持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编制实施市域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方案,完善内涝防治工作机制,有效防御“贝碧嘉”台风等极端灾害天气。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精网微格”工程,越级进京去省访全省最少,市民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把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认真做好环保督察和各类专项审计整改工作,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制定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5件。自觉依法接受监督,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的办理满意率均达100%。省政风热线无锡专场活动反响热烈,“市长市民面对面”每季度常态化务实开展。出台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若干措施,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和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全力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年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推进,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高质量发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以实际行动交出了过硬答卷,为全省大局作出了无锡贡献。这些新进展新成效,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顶住压力取得的,是大家一道攻坚克难获得的,是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赢得的。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行、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市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广大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向中央和省在锡单位,向驻锡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无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发展永无止境,尤需自省自警。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面临内需不足、外需承压的双重挑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需加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未来产业布局仍需加快;重特大项目新落户不够,头部企业培育壮大需要持续发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才支撑仍有短板;部分行业领域监管和风险排查化解还需加大力度,公共服务供给仍有差距,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升,太湖治理保护任重道远;政府作风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更加主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直面问题、力补短板,尽心竭力工作,不负人民重托。

二、2025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是应对挑战、服务大局、昂扬向上、蓄能跃升的攻坚之年。纵观国际形势、发展大势、前沿趋势,统揽史看无锡、时看无锡、势看无锡,我们深知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但历经洗礼无锡发展的底盘更厚、韧性更强,干部队伍和企业家更有底气、更具才干,只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勇立潮头、逐浪前行,就一定能够风雨兼程、彩虹相迎。我们要在压力中加力,直面发展中的累积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统筹上级要求、工作追求、群众诉求,牢记“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敢为敢闯敢干、借势借智借力,像善于搏击风浪的海燕一样,全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当在应变中求变,发挥近年来应对经贸摩擦、疫情冲击、增长趋缓等历练优势,坚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加强前瞻研判、精准应对,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顽强斗争中闯出新天地、打开新空间。我们必在担责中尽责,坚持知重负重、务实落实,聚焦提高全局位次、提升比重分量、提供战略支撑,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坚决当好重要压舱石、关键增长极,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撑起一片天、作出新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提质增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6%,节能减排、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嘱托,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始终牢记政府工作关键在出实招、务实效、抓落实,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着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努力以工作确定性和发展韧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坚定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推动无锡各项事业蹄疾步稳、行稳致远。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攻坚收官之成。坚决落实五个“必须统筹”重大要求,对标对表“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一鼓作气拼到底,坚决打好收官战。突出前瞻引领、锻长补短,坚持大视野、小切口、抓关键,高水平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撬动性强的重要抓手和重大工程,努力为更长时期发展夯实基础。

——铆足改革之力。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牢牢把握守正创新重大原则,一体推进规定动作和自选实践,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瓶颈,力促动能激发、潜能释放、势能积蓄。

——厚植民生之本。时刻牢记“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坚决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竭尽所能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贴近群众、评判交给群众,努力让孩子们有健康快乐的童年、青年人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年人有更少的负担和压力、老年人有更美更精彩的“夕阳红”,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昂扬实干之姿。坚持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强化敢为善为、走深走实、应变求变,统筹宏观思维、中观思路、微观操作,进一步突出产业为基、创新为要、企业为根、项目为王、环境为金,苦干实干快干、认真顶真较真,确保发展实绩获得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新的一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做大发展增量,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存量固底板、以增量稳运行,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政策+机制”“高原+高峰”“资源+资本”作用,持续扩内需稳外需、强根基增后劲,力促经济稳定增长。

提振消费增量。坚持把促消费作为战略之举、应势之策,加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多维度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品类、简化流程,持续释放汽车、电动自行车、家电家居、智能终端等消费潜能。创新升级“太湖购物节”系列活动,完善提升商圈、街区、综合体业态功能,积极发展融合态、主题式、社区型商业模式,深度挖掘餐饮、住宿、家政、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潜力,拓展首发、首店、首秀、首展经济,激活“夜经济”和“博物馆经济”“谷子经济”“它经济”等,推广打响“无锡美食让你甜”,持续打造“美食之都·购物天堂”。升级完善全市预付式消费管理服务平台,盯紧重点领域、压实商户责任、强化全链管理,持续提升消费满意度。

扩大投资增量。实施项目建设新一轮“五百工程”,更加突出开工、竣工和实物工作量,确保省重大项目成效持续显现,市重大产业项目滚动增加、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把“两重”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作为重大抓手,强化项目储备和策划承接,推动设备更新扩大支持范围、降低政策门槛,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顺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强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中介招商,全年新备案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80个以上,其中超50亿元15个、超100亿元5个。放大政府投资引导带动效应,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让民间资本更加愿投、敢投、快投。支持本土企业深耕主业、扩大实业,紧盯央企新一轮产业布局重点,有的放矢深化对接合作。

稳固开放增量。拓展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型开放,推动开放平台提能级优布局、开放主体强矩阵增信心、外贸合作稳规模优结构、外资发展拓增量提质量。接续开展海外商洽拓订单行动,加力培育“无锡优品”,加大重点市场和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先进技术、高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住外贸基本盘;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务实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和“独立站+海外仓”“社交+电商”多线联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不断扩大保税维修试点,提升外贸新业态支撑度显示度。持续打响“投资无锡”品牌,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措施、服务业扩大开放,扎实开展世界500强、“小而美”公司、在锡外资企业“三个敲门行动”,支持利润再投、增资扩产,支持升级布局区域性总部及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放大QFLP试点成效,力促利用外资在全省比重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提质和锡企入驻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建强用好“15+N”全球经贸交流服务网络,设立太湖(无锡)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精准服务企业全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同时统筹引导留住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支持无锡新加坡科创城高质量建设,尽快启动高新区综保区新片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政策,力争与海南自贸港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壮大企业增量。秉持“企业强才有无锡强”,引育壮大“链主+骨干+新锐”企业矩阵,支持品牌化、内涵式发展,持续推动“上量、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链主企业提升生态圈主导力、产业链整合力,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以上,同步培育壮大省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等领军企业。提升“个转企”“小升规”“小升限”饱和度颗粒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深入实施并购重组行动方案,支持上市公司壮大实力、争先进位,支持后备企业整合资源、尽快上市,支持帮助基金被投企业股权接续、成长无忧,持续做强资本市场“无锡板块”。

(二)聚力激发潜能动能,坚定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聚焦重点、攻克难点、打通堵点,及时推出更多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重大改革举措。

提速落地改革事项。滚动实施百项政府重点改革事项,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行镇街履职事项清单制度。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公司层级、低效资产推进国企“瘦身健体”,完善“抓产业、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体制机制,增强核心功能,扩大在地投资。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强预算、资产、债务等资源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放大国有资产清查利用江阴试点成效,全面加强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利用。抓紧抓实全域功能区改革,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支持经济发达镇和培育镇发展。

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无难事、悉心办”和“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基础制度,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治理防范“内卷式”竞争。深化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数字赋能,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动审批提速提效。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打造推出规范涉企检查服务平台,深化扩大联合执法、柔性执法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的覆盖面,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强化锡企服务平台的政策、政务、增值、互动“四大服务”,常态高效运行“惠企留言板”“惠企直播间”,对企业各类诉求兜底收集、快速办理、闭环服务。大力弘扬锡商精神,常态化加强政企恳谈交流,支持企业家协会、行业商会等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多吹暖风、多送暖流。

提高要素配置效能。认真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持续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更好满足企业用地用钱用人用能需求。提速推进产业空间优化焕新行动,强化“连片净地+工业上楼+配套空间”,推出连片净地6000亩、工业上楼厂房200万平方米,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8万亩,确保好项目不缺用地、好企业不缺空间。坚定推进“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给予特色产业园区土地、能耗、贴息等倾斜支持,推动存量提升、增量布局、变量凝聚。力促信贷支持降门槛、提精度,落细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引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强化投贷、投债、投保联动,新增注册基金5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保持企业用工规模总体稳定,完善企业用工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接续落实高校毕业生留锡率挂钩支持政策,探索在10所产业适配的高校建立引才联络站,新引进稳定参保大学生10万人以上。高效运行碳管理服务平台和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升资源导入、交易撮合和议价整合水平,深化推动足额保障、低价供给。

(三)聚力提升创新效能,扎实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院所支撑赋能、政府服务推动“三个作用”,更好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作用。实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行动,持续壮大创新企业矩阵,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00家。支持更多创新联合体、各类实验室建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支持科技龙头企业由应用研究向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挺进,组建创新联合体30家,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0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聚焦打通科技创新“最初一米”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体系,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针对企业创新需求精准赋能,建成5个概念验证中心、3个中试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作品变为产品、样品成为精品。

放大院所支撑赋能作用。发挥无锡大院大所资源富集优势,高水平打造山水东路科创谷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着力放大技术溢出效应,支持国字号实验室承担重大战略任务,新建3家省重点实验室,务实加强与东南大学等“7+12”高校合作,支持有条件高校在锡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650亿元。着力放大人才溢出效应,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渠道,优化“引在高校、用在企业”人才流动统筹机制,新增产业教授25人、科技副总80人;强化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支持高校与中小学加强衔接,贯通培养创新人才。着力放大公司溢出效应,借助院所总部资源落地一批优质项目,支持高校院所与供应链上民营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孵化培育更多硬科技、高价值企业。

发挥政府服务推动作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制定实施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政策,全面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改革,拓展经费使用“负面清单”覆盖面,完善“三首”产品支持政策,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项目100个以上。持续建强科创载体,扎实推进太湖湾科创带“一带多城”建设,务实加强科创载体、科创飞地建设和绩效评估,实现“聚企聚人、提级提效”。持续强化统筹推进,落实市产研院专项政策,以绩效为导向做好40家市级新研机构管理,全面摸清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合作设立企业主导的新研机构10家以上。持续提升人才支撑,升级太湖人才计划、办好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个以上。

(四)聚力夯实产业根基,加快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深化提升“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大力提振现代服务业,持续厚实无锡实体经济家底。

放大集群建设显示度。聚力物联网“一感两网”建设,积极发展高性能MEMS、多模态融合感知、智能视觉等传感器,全面完成“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好擦亮“物联网之都”产业名片。推动集成电路“一二三四五”发展路径走深走实,聚焦先进封装、特色工艺、国产装备等重点领域为全局构筑战略支撑,持续引育拓展芯片设计、IDM、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和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加快推进华进半导体、芯卓二期等112个重大项目,建强半导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支持链主企业基地化发展,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加快布局合成生物、AI制药等新赛道。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高水平打造信创产业园,支持开发面向高端装备、船舶等领域工业软件。发挥机械产业高原高峰叠加优势,支持“两机”产业融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错位发展、特色支撑,鼓励有条件企业加速切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核心零部件领域。协同生产端、市场端、要素端精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推动纺织、化工、建材等产业焕发新活力。

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立足锻长板、扬优势、求突破、务实效,坚持本土企业和外部招引、中间品和终端品、高水平制造和可持续创新并重,完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和错位协同发展体系,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针对性发展集成电路、医药研发、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行业大模型,支持雪浪工业大模型打造应用标杆,支持落地开发各类智能体平台。推动出台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建成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强化政务侧和运输侧、作业侧、文娱侧场景牵引,增强产业和企业的面上影响力、链上整合力、点上竞争力。围绕商业航天“星、箭、网、端”全链条,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强应用牵引和头部企业招引,务实推动产业加快聚链成势。突出整机带动、关键零部件配套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布局建设测试验证平台,探索拓展制造业领域应用。

增强数实融合实效性。深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统筹推进示范标杆培育、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引育及供需对接,实施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推广100个以上“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加力打造“中国数码头”,推动出台数据条例,务实打通数据要素化、市场化、价值化路径,更好以数字变量撬动经济增量。精准布局“超算+智算+通算”多元算力集群,升级用好算力券及语料券、模型券,强化招商落地,发挥引领效用。

做强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加大境内外高端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支持地方法人机构做优做强,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和惠民生作用,着力打造金融强市。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信息咨询、智能运维、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锚定打造文化旅游业支柱产业,深化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制定实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两山一湾”等重大文旅项目,支持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产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动太湖游轮常态化品牌化运营,发展帆船、桨板等水上休闲运动,扩大优质文艺演出供给,优化境外游客入境游产品和服务,打造全龄友好型、青年向往型的文旅栖息目的地。

(五)聚力做强城市能级,务实推动多维度融合发展。坚持融入大局、融通区域、融合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影响力。

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主动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持续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战略支点城市,深度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不断提升产业科创、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协同水平;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同京津冀、粤港澳、西三角等战略互动,深化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探索更多跨行政区合作实践。深度融入省域一体化,落实“1+3”重点功能区战略,加快苏锡常都市圈建设、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高水平推动与连云港结对合作。协力推进市域一体化,推动市县统筹、竞展所长,支持江阴迈上5000亿元台阶再出发、宜兴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无锡高新区在全国持续争先进位,支持梁溪打造现代化精彩城区、锡山厚植企业项目园区矩阵、惠山加速产业转型蝶变、滨湖放大科创人才山水资源优势、无锡经开区深化科产城人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打造青海零碳产业园、新疆阿力麻里山岳文旅项目等标志性合作事项。

强化综合枢纽建设。深化推进“双联双提”工程,夯实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积极推动道路外联内畅,加快高速“四路共建”,聚力攻坚快速中环,开工建设中环西线,提速推进312国道锡山段和惠山段改扩建,确保城市中环和312国道改扩建2027年基本建成;强化技术、工程、治理协同,持续打通道路拥堵点、提升区域畅行度。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无锡”,推动地铁三期建设规划调整报批和苏锡快线项目获批,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及地铁4号线二期、5号线等“五线共建”。持续打造“水运无锡”,完成京杭运河无锡段“三改二”疏浚工程和无锡西站物流园等短支航道工程,支持无锡(江阴)港与上下游港口深化合作、提升能级。完成硕放机场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加力拓展货运及国际航线,客货运吞吐量力争超1100万人次、17万吨。加密开行中欧接续班列,拓展跨境电商班列、国际国内公铁联运班列,服务锡品锡货畅达全球市场。

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深化城市规划设计,科学把控空间形态、城市色彩、建筑立面,加强城市风貌整体性塑造。深化实施新一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债等政策机遇,策划实施30个连片更新先导区,统筹推进城市体检、城中村改造、旧改“回头看”、既有住区补短板,启动实施“大板房”整治,加装和更新电梯超1000台,争创城市更新国家示范城市。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改建30个公园游园,建设15条美丽街巷,改建提升30个城市休憩空间,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统筹加强和严格规范道路及路侧占用开挖管理,新增机动车公共停车位1万个、共享车位2000个;扎实推进联合执法进小区,探索“居民自筹、市场参与、政府支持”商品房小区更新投入机制,推广“保险+服务”房屋安全风险排查整治,稳步提升业委会、物管会履职能力,持续提高市民物业服务满意度。

强化乡村全面振兴。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接续实施耕地保护“三提两严”行动,净增耕地1万亩以上,完成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持续提升粮食收储保供能力。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完成6.9万亩市级蔬菜基地规划建设任务,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万亩,建成工厂化水产养殖3万平方米。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加强“太湖三白”“长江三鲜”“河荡三青”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做强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宜兴百合等“拳头产品”。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加力打造惠山、锡东、宜南3个省级和美乡村片区,完成市区规划发展村现代“美丽农居”建设。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纵深推进“百村提优、百村帮促”和“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服务经济,促进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

(六)聚力降碳减污扩绿,持续扮靓美丽无锡新形象。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高效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城市生态高颜值赋能无锡发展高质量。

狠抓太湖治理。倍加珍惜太湖治理阶段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如履薄冰、高标顶真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深化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精准防控,务实推动水质稳定Ⅲ类、藻情稳步改善,实现更高水平“两保两提”。围绕控源截污和“减磷控氮”主攻方向,实施200个治太重点工程,加力“一河一策”综合整治和滆湖治理,加强印染、化工和涉磷企业整治,力争13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Ⅱ类。围绕夯实管网基础支撑,力推雨污、厂网、建管“三个一体化”,加强入太湖、入长江、入大运河主要河流“三侧”管网提升,新改建管网32公里,建成运行4家污水处理厂。围绕加快生态清淤应急清淤,统筹加大太湖、滆湖、蠡湖以及入湖河道、游轮航道“三湖两道”清淤力度,投用升级版一体化清淤平台,加快拓展淤泥处置和利用路径。围绕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扎实推进湖体生态修复,建成运行生态补水工程。深入研析蓝藻水华生成机理,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太湖美”。

重抓污染防治。落实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扎实开展沿河(湖)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成美丽幸福河湖680条,确保主要水体消黑除劣、动态清零。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突出抓好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四气共治”,加强油烟扰民、工业噪声治理,建成VOCs企业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扩大“全电工地”试点,促进大气质量稳定向好。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治理,深入开展危废设施整治攻坚和固废综合治理、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

实抓低碳转型。深入实施“双碳”系列专项行动,加快中瑞低碳生态城、零碳技术产业园等建设,打造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用好碳交易、碳市场等减排机制,探索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CCER交易服务,探索CBAM履约保险业务,助力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拓展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和市场化推进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规划建设超充站10座,发力“电化运河”建设、发展绿色智能航运。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提效,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

(七)聚力保障改善民生,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向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举措,设身处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办好普惠性为民实事。持续推动富民增收,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健全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和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支持计划,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减负稳岗,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成无锡美术馆、交响音乐厅、文化艺术中心,改造提升无锡博物院,深化“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工程及锡作苑建设,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工商文化、创业文化及运河文化、园林文化、霞客文化、东坡文化等,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申报“世界音乐之都”。

优化基础性公共服务。全面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统筹优化生育养育教育政策体系,持续提高总和生育率。制定实施多层次、能落地的生育支持政策,推行多孩家庭子女“长幼随学”,落实提高产前检查医保支付额度、分级分类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增加购房补贴等举措,新增普惠性幼儿园托位2500个以上。高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集团化办学和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建强教师队伍,以资源整合、学段衔接稳妥应对生源“排浪式”变化;加快4所优质高中分校建设,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升学比例。大力支持江南大学、无锡学院高质量发展,支持太湖学院在全省同类高校率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工建设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支持设立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江南影视艺术职业技术大学,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加强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妇儿中心、公共卫生中心等重大项目,启动市二院南北院区改造,加力推动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及临床重点专(学)科建设,弘扬龙砂医派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以政策引导基层首诊、制度推动双向转诊、体系支撑上下联动。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建设、市体育中心更新改造,积极参与全省城市足球联赛,办好无锡马拉松、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武术散打世界杯、世界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和十四届市运会,上线运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兜底性社会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落实好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政策。深化实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切实加强独居老人、因病致贫家庭、残疾人等关爱帮扶,建成市盲聋学校,大力营造无障碍环境。聚力实施“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新建、提升社区(村)助餐点50个,完成老年大学改造,优化“长护险”政策,针对性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和供给,加快推进中民无锡康养项目,争取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试点。抓好重要民生商品和水电气热保供稳价,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今年,我们将接续推进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更大力度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微幸福”民生工程和“民声留言板”事项,切实加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的督办调度、闭环办理,务求办好一件、解决一类、惠及一片,让群众感到变化、看到成效、得到实惠。

(八)聚力加强社会治理,织密扎牢城市安全防护网。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果,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融合并进。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加快构建地方债务管理新机制,扎实做好隐性债务置换,抓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决守住不新增隐债的红线。深化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共建机制试点,防范化解大型企业金融债务、上市公司退市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生态安全稳定。有效落实稳楼市各项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全面加快高品质住宅建设,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探索推进存量用地收储,拓展租购并举、共有产权覆盖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深化安全生产整治。围绕“不出事、不亡人、不落空”,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两张清单”平台建设应用,抓好“厂中厂”、消防、电动自行车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加强冶金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打通逃生通道,全面推行“一键报警”。高标准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点一策”整治易涝积水点,有效补齐地下空间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提升极端条件下供电保障能力。建强用好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队伍,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完善领导包案、提级办理化解信访突出矛盾。深化平安无锡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国家级城市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和新一代“雪亮工程”建设,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锡信码”应用场景,提升信用及时修复效能。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时代之变、发展之需、群众之盼,全市政府系统一定满怀感恩心进取心敬畏心,勇担职责使命、勇毅开拓奋进,坚决做到“忠、勤、实、廉”,以实际行动和实绩成效把“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一定恪守政治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更加坚定自觉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时时处处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和省市委要求,确保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我们一定恪守法治原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坚持依法诚信施政,确保政策刚性兑现、承诺说到做到。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持续加强审计、统计和会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我们一定恪守勤勉担当。增强“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紧迫感责任感,能快则快、抓紧抓实,夙夜在公、只争朝夕。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沉下心、稳下神、俯下身,大兴调查研究、践行“四下基层”,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大力弘扬斗争精神,事不避难、负重前行,多做争高线、守底线的事,多做利企业、惠民生的事,绝不把困难和麻烦推给企业、留给群众。

我们一定恪守清正廉洁。深化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压紧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防范和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引导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坚持严于律己、守土尽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政府过紧日子常态化,以忠诚干净担当树立良好形象、交出过硬答卷。

各位代表!使命催人奋进,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聚力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无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