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经验。
资料显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聚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至6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超3000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1350亿元。推动全区光伏应建尽建和各领域用能方式转变。园区多家企业正在实施全电工厂改造,积极打造零碳工厂、零碳产业园、零能耗建筑,其中5个标杆项目成为安徽省零碳低碳应用示范。2024年,园区率先实施半导体路灯节能改造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约700万元,综合节电率超40%。
原文如下:
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科创力量最重要的承载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连续9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十,形成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全力探索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发挥好制度创新的领跑作用,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合肥高新区不断开展制度创新,先行探索实施以工业企业为管理主体的碳积分制度,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搭建园区能碳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动态核查和跟踪管理,健全能耗和碳排放底数一本账。二是建立科学的碳积分核算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行业确定改善系数,提供诊断意见,指引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实现“稳中有降”。首批30家试点企业中,17家企业获得了正向碳积分。三是制定激励机制,对于当年碳积分有盈余的企业给予每家10万元奖励,同时对采取的降碳技改类项目再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奖励。四是建立碳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新型“双碳”服务产业体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解决企业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
二、“量身定制”政策保障体系,解决转型“动力不足”问题
一是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动态建立更新园区碳达峰重点项目库和标杆项目库,创新设置“绿色发展奖”等,政策支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支持碳减排技术和工艺、光伏应用、试点示范建设、碳积分试点示范、绿色创建等,已累计兑现资金超1亿元。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与多家商业银行签订发展合作协议,打通“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主线,创新推出双碳贷、碳积分贷、亩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不低于20亿元意向融资。
三、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打造低碳“科学岛”
合肥高新区构建了全链条创新体系,聚焦发展前沿,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分门别类给予资金和融资支持,鼓励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应用落地。现已拥有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逆变器,世界首套光伏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装置,国内首座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大型绿氢项目中使用的柔性制氢技术等。
四、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不断构筑新的“产业地标”。让传统产业不再传统,科技创新就是最核心变量。合肥高新区以典型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变革发展。2024年,合肥高新区1家企业被评为全球“可持续灯塔工厂”,成为数字化绿色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企业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动态管理平台,实施绿色工艺迭代升级,实现产值增幅超60%,碳排放量下降超40%,相关模式已在11家工厂陆续复制应用。同时,园区聚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至6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超3000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1350亿元。二是推动全区光伏应建尽建和各领域用能方式转变。园区多家企业正在实施全电工厂改造,积极打造零碳工厂、零碳产业园、零能耗建筑,其中5个标杆项目成为安徽省零碳低碳应用示范。2024年,园区率先实施半导体路灯节能改造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约700万元,综合节电率超40%。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加快探索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打造全国产业转型提质发展示范区、绿色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绿色管理创新试验区,为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典型经验。